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薛蟠十八岁、薛宝钗十六岁,都到了说亲的年纪,但是他两人都没人说亲。
在项南看来,这两人的婚事之所以难弄,主要还是因为薛家的衰落。
薛家祖先原本是紫薇舍人,虽然官职不高,仅为五品官,但却是皇帝的近臣,负责起草诏书、谕旨,备受皇帝宠爱。
之后到了薛宝钗的爷爷那一辈,薛家就开始担任皇商,领内府帑银。
而众所周知,再大的大款也大不过公款,因此薛家背靠着内府,赚了不少的银两,买卖遍布神州各地。
所以又有“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俗语。
后来,薛宝钗的父亲继承了薛家的生意,原本干得不错,但可惜死得太早了,还不到四十就去世了。
唯一的儿子薛蟠根本没那个才干料理生意,导致各省的管事纷纷中饱私囊,损公肥私,令得薛家生意一落千丈。
薛家由官转商,虽然赚了钱,但离权力已经远了。可是看在钱的份上,还是有王公贵族,愿意与其联姻的,比如王家就把女儿嫁给了薛家。
但如今薛家是既没有官,也没有钱了,谁家还愿意把女儿嫁过来。
关键薛蟠也实在拿不出手,不学无术,骄奢淫逸,嚣张跋扈,小小年纪就做出当街打死人的恶行,名声已经臭大街了。
满京城的王公贵族,都知道薛蟠是“呆霸王”、“薛大傻子”,谁会把自家的女儿嫁给这样的男人。
而薛宝钗也是同理。
虽然她和薛蟠完全不同,知书达理,秀外慧中,不慕奢华,温良贤淑。可是她这些优点,外人是不知道的。
毕竟当时的风气是“千金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她就算美艳无双,才高八斗,也基本没有展现的机会。
这就叫做“明珠暗投”。
人家一听薛宝钗是薛大傻子的妹妹,本来可能有点兴趣,都立刻打消了主意。
因此薛宝钗和薛蟠一样,都成了婚嫁的困难户。虽然都到了说亲的年龄,但是没有哪家来提亲。
至于“金锁要找个带玉的来配”的所谓“金玉良缘”,虽然一度传遍贾府,但是贾家始终没接这个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