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页

“最后我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这个666品牌必须归我个人所有,这个一定要写入合同。”

鲍勇和蔡红军毫不在意:“你的,都是你的,你放心,什么999还是888,我们都没兴趣,答应你。所有合同都按你的意思来办。我们唯一的要求就是你赶紧投产就行。”

陈夏一拍大腿,“好,既然几位领导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那我就试试看能不能把这个药厂办起来。到时我能赚点辛苦钱,也能给医药公司创造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希望我们能双赢。”

“双赢?对对对,这个词用得好”,

鲍勇和蔡红军看到陈夏一口答应,笑得后槽牙都露出来了。

陈夏其实心里已经盘算好了,挂靠开厂是1981年唯一的选择。当然他也可以像温水市“八大王”那样自己办厂,不过现在是风光了,此后几年就惨喽。

他之所以心甘情愿待在四院里,一个月拿几十元工资的目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给自己披上一层公家的外皮,保护好自己,不至于被一个浪头给拍死在沙滩上嘛。

那些在八十年代初就下海经商,一年就可以产生几千万利润,然后又是去香江,又是去美国作期货的“天霸”毕竟只能存在于小说里。

中国企业元年要等到1984年,时辰未到。

要浪,还要再等两年。

第217章 女婿觉悟不高嘛

如果按照这个合作协议,陈夏这便宜绝对是赚大了。

越州医药公司把执照、挂靠、原料、销路一条龙全解决了,那他还有什么好操心的事?

人家相当于把饭菜烧好,端到你面前,并且双手棒上一双筷子,就差亲自喂你了,还有啥不满足的?

这样操作,陈夏的药厂相当于是医药公司的下属单位,他不过是个名义上的工厂拥有者而己,甚至都不是法人,将来打击投机倒把也打不到他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