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院时那两室一厅,一室一厅,独立卫生间,这么好条件的职工宿舍不住,搬到城区以后反而住起了筒子楼,上个厕所还要集体排队。
这样的环境,职工怎么可能不抱怨呢?
哪怕职工自己思想好,但家属说话可就难听了,当着你的面院长院长叫得很亲热,一转头不知道怎么骂你呢。
所以顾院长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尽快让新医院营利,赚钱,赚很多很多钱,那样才可以新建职工小区,可以让福利分房。
这点对院长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次越州人民医院一炮而红后,效果非常明显,对越州城区的老百姓来说,家门口的这家医院不是当年的一院、二院,半桶水本领,人民医院是信得过的。
于是这个门诊人次就上去了,住院病人也多起来了,有“客户资源”,利润就产生了。
同样,越州人民医院的ct机检查,包括ct读片能力比省一院还历害的传闻在卫生系统内也流传开了。
尽管其他兄弟医院给你转诊是不可能的,但私底下医生可以介绍呀。
所以省内的病人开始陆续赶到了越州人民医院来就诊,尽管这部分人并不多,在医院的营收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口碑打出去了,还愁以后没病人?
1983年的时候,社会已经开始松动了,作为改革开放的第二梯队,无数之江人已经或明或暗开始了自己的经商之路。
就像电视剧《鸡毛换糖》里陈江河、骆玉珠这样的小商贩,小老板,挑着之江本地产的小玩意,小生活用品,开始全国各地跑销售。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之江小老板的身影。
马末都有一个视频里讲过,他80年代去新疆旅游,那时候交通特别不方便,他是又换火车又换汽车,到达一个边境小城的时候花去了10天时间。
可就在这个贫穷偏僻的地方,少数民族的聚集区,他惊讶的发现就有之江人挑着担在卖东西。
他当时就说过,活该之江人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