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拿奖与否,看每一届的评委会主席是谁就行了,主席喜欢什么样的影片,基本什么样的影片就能拿大奖。
说回柏林电影节,前任主席是德哈登,在任二十年,力图打造一个跟好莱坞分庭抗礼的电影节!
注重人文、第三世界、年纪还有政治四大因素。
然后,跟观众越走越远……
逼格太高,观众不买账,观众不买账,赞助商就不来了,赞助商不来,怎么做电影节?
于是新任主席迪特·考斯里克只能选择拥抱好莱坞!
今年,主竞赛单元除了开幕片《芝加哥》、闭幕片《纽约黑帮》之外,参与金熊角逐的好莱坞电影有6部之多。
沈林抵达柏林之后,没怎么休息,他想去看电影,看看《时时刻刻》——小布尔乔亚最爱的电影,可能没有之一!
——探讨的是我们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追求自由,寻找内心的平静。
被告知要买票,不仅是电影票还有参加电影节也要买门票!
穷疯了?
老子带着作品来的,还要给钱?
不看了!
……
《盲井》跟《英雄》的待遇显然不一样!
即便王庆锵说了全力推广……
他的所谓的全力也就那样,印了些简单的海报和宣传页,贴在会场周围的建筑上,剧照、首映的时间地点,以及内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