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三亿成本,票房也得要九亿才能回本……
乌而善疑惑问:“你对这个题材有想法?”
“当然,《封神》、《西游》,这是神话题材本身就具备电影改编特性。”
有神话世界的创造,有善与恶的斗争,还有英雄的成长,具备跨文化跨地区的共同心理元素。
“行了,先别想了,先做好后期吧,我走了!”
……
《封神演义》这个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能是个最独特的奇葩,按理说以这书这么烂的文笔和情节以及普通长度的篇幅,第一批读者死了之后应该就决不会再有人提到它了。
通篇都是“掐指一算,罢了,你命中该有此劫”,然后就鼓捣人去送死……
你死了那是命数,命里该着你死,讲什么公平正义?
简单的例子,太二真人,哪吒把龙王的儿子给打死了,然后龙王要去天庭告状上访,太二真人想的是:虽然哪吒无知,误伤敖丙,这是天数。今敖光虽是龙中之王,只是步雨兴云,然上天垂象,岂得推为不知!以此一小事干渎天庭,真是不谙事体!
意思是‘哪吒打死龙王的儿子这是天命,你龙王虽然说是龙中之王,但不过就是个管下雨的,为这么点小事,就上天庭去告状,这也太不懂事了!’
双标到极点,难怪哪吒那么暴躁!
三观歪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但偏偏《封神》又构建了一套包含神仙派系传承两大阵营对立甚至创世起源这些元素……
怎么说呢,有完整有体系的世界观。
在许仲琳之前的中国好像还没人这么干过。
对了,据说《封神演义》是许仲琳一夜之间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