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圣明。”两人一口同声的说道。
……
“哦,对了,朕已经选定了几个试种番薯的地方,徐师傅试种番薯的时候,可以把这几个地方包括进去,……一处就是陕西的榆林地区,特别是米脂县,据说这个地方是贫困异常,所以,番薯应该尽快在这些地方推广,顺天府,也至少列入一个,其他的地方,徐师傅就自己安排吧……”
皇帝指定了两个种番薯的地方?徐光启摸不着头脑,为什么不是其他地方?不过既然指定了,那就在那里栽种吧。至于为什么,只有杨改革一个人知道,这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李自成,可就在米脂起义的啊!如何不防范他?
这番薯的推广,大的计策是出炉了。连一些细节问题,都考虑进去了,杨改革这个穿越过来的崇祯皇帝相当重视的,视为金手指对抗北方干旱的种番薯,也算是告了一个段落了,接下来,就看徐光启的实际操作能力了。
历史,必将不同!
第109章 男儿有泪不轻弹
崇祯元年。
三月二十日,下午。
杨改革睡了一个好午觉,正准备出去溜达溜达。
王承恩快步走进来,道:“启禀皇上,刚接到的密匣。”
密匣?这东西貌似还只有毛文龙一个人用啊!杨改革迅速的接过手,看看锁具,完好无缺,封条也完好。又取出钥匙,开锁。
里面放着几张纸,毛文龙的来信。半个月的样子,这个匣子就从京城到毛文龙的手上走了一遭了,又回来了。
“臣毛文龙隔海叩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叩谢陛下赐下军饷,将士们感激涕淋,皆言陛下乃仁慈之君,圣明之主,必以一腔热血报谢陛下之恩。”
“……陛下交代的几件事,臣皆已准备妥当,东江之兵,经年训练的可战之兵,在四万左右,另有三万为辅助新丁,平时耕种,战时辅助,另有七八万勇壮,稍加训练,就可以参战,不说野战,据城而守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