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于1623年,到达京城。”汤若望将自己的生平,按照皇帝的要求,做了一个简短的介绍。

……

理了理纷乱的思绪,为华夏民族的落后分析了一番原因,自我安慰了一番。杨改革问道。

“现在西洋海上的霸主是谁?”

“启禀皇帝陛下,是‘荷兰人’。”汤若望据实禀,他实在搞不清,皇帝到底弄清楚了没有。

这句话,杨改革其实勉强是听懂了,这西方海上的霸主,早期不是葡萄牙就是西班牙,或者是荷兰,或者是英国,这几个国家,发音大不同,杨改革还是勉强听出了点门道。

本来想和汤若望谈一谈西洋的情况,谈一下那边的历史,很牛b的震撼一下这位汤若望,交谈起来,才发现,这明朝时期,西方的译音,和后世的翻译,有很大的区别,根本就是很难听懂。要用二十一世纪的那点印象扯牛b,很难。

……

“汤若望,那你知道朕为什么召你进京吗?”

“启禀皇帝陛下,在下也不知,不过,上次在下进京,是为了给大明朝制造火炮,或许这次,陛下需要在下给您制作火炮。”汤若望和明朝的人不太一样,说话很“洋气”。话语之中,自我的意识很强。

“……上次?那次?造大炮?”杨改革只囫囵看了一下汤若望的资料,没想到,还有过给明朝造大炮的经历?

“启禀皇帝陛下,就是上次,就是那次……佛郎机,就是造佛郎机大炮。”汤若望的话显然有点大舌头,说不明白之后,连挥手带比划的,说出了明朝人对西洋大炮的统称。希望这样这位皇帝陛下能听懂,交谈,真的有点困难啊!

“呃……佛郎机?能代表人物,地理,国家,大炮的万金油?”杨改革心里鄙视着,明朝人一概以佛郎机代称欧洲。文献上,不懂的,不知道的,不清楚的,一概用佛郎机代称。难道就不能派个人过去搞明白一下吗?虽然鄙视,但是,这佛郎机,确实是个好东西。

西方的传教士都能到东方来传教。但是东方却没有人愿意跑到西方弄弄清楚这些。难道,这又是没有进去精神的表现?杨改革心里自嘲的想到。

第123章 基督的降临(三)

杨改革鄙夷了一番明朝人的万金油“佛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