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非同小可,陛下……那些晋商,着实该杀……”这名乔姓官员原本准备说陛下所谋非小,可话到嘴边,又改成那些晋商该杀了。

“这倒也是,没料到,我朝居然会有这样不知廉耻,认虏作父的人,数祖忘典啊……人心不古,人心不古……,这些坏我朝大事的人,着实该杀……呵呵呵,这次,想必陛下又可以抄到不少银子吧,这可是一大笔银子啊!我说乔大人,我怎么觉得,陛下这是没银子,想弄几个银子花花?乔大人如何看?”这名官员长叹了一声,感慨道,也说出了自己的猜想……——皇帝没银子花了,想要弄银子。

“这……那是,那是……”这名乔姓官员根本就没想过皇帝是为了银子而干这事,听了这个官员的猜想,楞了一下,嗯嗯腾腾的应承过去了,别过这名官员,加快了脚步,几步赶上前面一位大臣,这才放放慢了脚步。和这位大臣对看了一眼,两个人的眼里,都充满了焦急和疑惑。

“韩兄,此事,你如何看?”乔姓官员带着不信,疑惑问道。

“晋商通虏么?该死……”韩姓官员丝毫没有犹豫的就答道。

“……仅仅就是一个晋商?就是为了抄点银子?”乔姓官员补充的问答,刚刚那个官员跟他提的银子的事,他也顺着说了出来。

“……银子?……,或许吧……,不过,谋逆之事,向来会牵涉朝堂,就怕不是为了点银子啊!如果仅仅是晋商通虏,那还好说……”这个韩姓官员也楞了一下,他还真的没仔细考虑过皇帝是为了银子的事,这下,心中更加的迷惑了,这事透着蹊跷和玄乎,或许,真的仅仅是一桩普通的谋逆案而已,如果真的要以此案牵涉到朝堂,那皇帝也不会如此干脆就答应三法司介入啊!应该是强硬的一直以锦衣卫独办此案才对。

“……唉,不管会如何,这三法司还是得尽快的去山西啊!这人选,陛下让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自己推选,这事,还得尽快啊!”韩姓官员猜不透其中的缘由,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再说。

“这倒是!”乔姓官员附和道。

……

晋商谋逆案的爆发,在京城犹如刮起了一道旋风,迅速盖过办学,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听说了吗?正是因为晋商通虏,所以,近年我朝在关外才会一败再败啊!”茶楼上,几个人一边喝着茶,一边热议如今京城里最热门的话题。

“这事,我看啊!八成就是那些晋商干的好事,想七八年前,咱们大明在朝鲜打倭人的时候,可没那样废,那有输得那样惨的?可怎么一到打东虏,就不行了呢?我看啊!八成是那些该死的晋商走漏了消息,古语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东虏把咱们大明的底细摸了个一清二楚,怎么会不赢?那些人啊!该杀,好在如今圣明天子在位,那些该死的,才会被挖出来,不然,还不知道要败到什么时候呢?搞不好,还真的让他们的奸计得逞,咱们都得做野猪皮的奴隶呢……”立刻有人接过话茬,高声谈论起来,也不怕,反正如今整个京城都是在议论这件事。

“唉,惨啊!要是早点把那些人挖出来,我大明在关外也不会那样惨……”有人感慨道。

“这还用说?唉……,那个惨,你们是不知道哇,我家隔壁有家邻居,就是从辽东逃难过来的,如今在工场里做工,听说了这个消息,全家整夜整夜的嚎啕大哭啊!那哭的那个伤心,唉……连我媳妇也跟着落泪,说可怜,……这些该死的晋商,着实可恨……,唉,多少人家破人亡,都是因他们而起啊!……”另外一个人也立刻附和道,并且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八卦出来,将辽东战败的责任一股脑的推到晋商身上。

“唉……”围在一起议论的人听了纷纷作惋惜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