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这个时候接过话道:“即便是这样,沈督还是曾经充满忧虑的说,1893年,美国人的钢产量就达到了1400万吨以上,马鞍上的二期、三期工程想做也没银子啊。一个国家的钢铁产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俄国人虽然被吓退了,可那是用大量从国外进口军火堆积起来的胜利。南洋舰队的两艘战列舰,耗资700万两,就是最好的例子。国家要变革,就应该从根子上去变,举国皆变才真正的有希望。”
“说的多好啊!遥想当初渤海湾上,两艘巨舰以俄军三艘战舰对峙的场面,沈督在上海慷慨激昂的豪言:虽无必胜之把握,却有必死之决心,掷地有声的兑现了。豪言壮语音犹在耳啊,值此多难之秋,我辈切不可落于人后啊。”谭嗣同的感慨,康有为听在耳朵里,脸上不由一阵黯然。
“如能上书直达天听,康某必痛陈维新之必须。”
“广厦兄,此事小弟没准能帮上你的忙也未必。”
……
虽然沈从云没有参与和谈,但是沈从云对于和谈结果的态度,还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为此多家报社提出采访沈从云的要求。
沈从云懒得一个一个的应对,按照二十一世纪的习惯,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沈从云开新闻发布会的消息传出,各报记者趋之若鹜。
站在台上,沈从云接受一阵密集的闪光灯的洗礼后,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
“沈总督,我是,美国xxx报的记者,请问,您是如何评价美国公使在这次和谈中起到的作用以及中美关系的现状。”
“中美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良好的,美国政府在此次调停中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
“总督阁下,我是日本xx新闻的记者,《中俄密约》签署的消息传出后,中国政府和各省官员,似乎都表现的相对默然,为什么肚肚您反应如此强烈你呢?”
小日本!沈从云在心里恶狠狠的骂了一句后,脸上露出严正且肃穆的表情道:“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一个发生在中日战争之时的故事。金州城陷落的时候,城西一个曲姓院落内,家里的男人都跟着徐邦道将军去打仗了,留下姑嫂等五人,还有五个孩子。日军士兵闯进其家中时,五名妇女手持菜刀,砍死日军士兵一名后,五名妇女带着五个孩子,一起投井。后人作诗云:曲氏井,清且深,波光湛湛寒潭心。一家十人死一井,千秋勋身名不沉!”沈从云说到这里,全场为之肃然起敬,一片嘘嘘。
“我想,我辈军人,身为国家重臣,不会连一群妇女孩子都比不上吧?”
第二十二章 仙人跳?
1896年的第一场雪来的晚了一些,片片白雪飘落的时节,停在枯树上的乌鸦发出惨淡的叫声。
沿着鹅卵石铺成的小径,小太监手打着雨伞跟着,李莲英一路疾走,不是遇见的太监宫女的问候,李莲英似乎连看都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