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上面派下来的副队长如此镇定,特别小队的“新兵”们,也都慢慢冷静了下来。一个个将步枪架在工事上,学着娃娃脸的样子,慢慢调整射击标尺,适应战场气氛。在步枪的准星当中,小鬼子的身影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清晰。与之相伴的,是一阵阵呜里哇啦的嚎叫。仿佛受伤的野兽,对着猎人露出发黄的獠牙。
注1:三八大盖以精度高,弹道稳定而著称。抗战初期,鬼子精锐甚至能用该枪在七百米外发起集群攻击,三百米左右进行精确点杀。但能发挥出如此高超射击水平的精锐并不常见。一般攻击都是在三百米左右,甚至二百米内开始。八路军因为枪支老旧,子弹匮乏,攻击发起距离更近。通常有五十米内才开火,三次开枪就冲出去拼刺刀的传统。
第四章 重逢(15)
“趴下,把身体伏低!”娃娃脸季平突然大喊了一声,扯住身体两侧距离自己最近的弟兄,快速将头趴在了沙包后。
杜歪嘴等人被吓得一哆嗦,赶紧抱着枪蹲下身体,同时尽量将头向沙包后面藏。紧跟着,大伙就听到了一阵剧烈的步枪齐射声,“呯、呯、呯、呯”“呯呯呯!”“啾啾啾啾”子弹带着呼啸从头顶掠过,刺得人脊背处一阵阵发麻。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当当当,当当当当”河对岸的轻重机枪也同时发出凄厉的吼叫,成排的子弹打在沙包外侧,震得工事瑟瑟发抖。干草编织的袋子承受不住子弹的灼热,散发出一股焦糊味道。有些被反复射中的位置,甚至冒起了缕缕青烟。蒸腾的烟雾下,金黄色的河沙从草袋的破洞处滚滚淌出,就像伤口在不停地淌血!
一个名叫马三贵的“新丁”被子弹声吵得忍无可忍,一挺腰就要举枪还击。脑袋刚刚往起一抬,就被季平用巴掌狠狠压了回去,“别找死!你敢露头,他们就十几个打你一个!”
话音未落,马三贵头顶处的沙包就被无数颗子弹击中,湿润的河沙袋子的破洞飞溅出来,落了大伙满头满脸。
“这支鬼子是精锐!”见马三贵没有受伤,季平长长地舒了口气,低声向大伙解释,“远距离齐射,一般人根本打不了这么准!不过……”
笑了笑,他又快速补充,“这招最大的作用是吓唬人!只要咱们不露头,子弹的穿透力再强,也穿不透两层沙包。大伙稍微忍忍,用不了多久,小鬼子自己就泄气了!他们远道而来,没有太多的子弹浪费!”
“他们作战时,通常每人携带一百二十发子弹!够打好一阵子呢!”因为过于紧张,杜歪嘴想都没想,低声反驳。话说完了,才意识到对方是大队长派来的“监军”,心里登时一哆嗦,脸上的表情也变得极其尴尬。
谁料季明压根儿没有觉得受了冒犯,点点头,笑着回应,“的确,小鬼子的步兵有三个弹药盒,前腰两个,每个三十发容量。后腰一个,六十发容量。像现在这样打,的确够用上好一阵子。但是他们的上司绝对不准许他们一直在这么远的距离上瞎耽误功夫。而他们眼睛和精神,也受不了长时间的高度紧张!”
“那倒是!”杜歪嘴想了想,心虚的点头。远距离射击是个非常耗神的活计,非但要救眼睛一直盯着目标,精神也绷得紧紧的,片刻不能松懈。以他自己为例子,平素训练中瞄着五百米外的靶子打上二十来枪就累得两眼模糊了,小鬼子虽然训练有素,同样高强度的射击,估计最多也就能坚持三十来枪左右。况且他们还要保存下绝大大部分体力和精力,留待夺取大桥控制权使用。
话音未落,河对岸的枪声已经稀落了下来。紧跟着,大伙耳畔迅速恢复清静。除了几挺重机枪还在单调地咆哮之外,其余武器全部停止了射击。
“奶奶的!”杜歪嘴吐了口沙子,就想用自己的轻机枪还以颜色。没等他站起身,季平那胖乎乎的手掌已经又按了过来,“别着急,应该还有一轮火炮试射。大伙把身体蹲得再低一下,以免被弹片所伤!”
“嗖——!”“嗖——”仿佛在跟季平的话相呼应,两枚炮弹凌空而至。一左一右落在工事外侧东北和西南两个边缘,“轰!”地一声炸开,溅起滚滚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