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起飞
1986年12月。
官方刊发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活力的若干决定,该文件明确指出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互相分离。
至此,承包制彻底有了法律的背书。
观望许久的陈大光终于下定决心,承包了一家人数两百多人的轻型纺织企业。
自从他下海以来,两年时间,他其实赚了很多钱。
多的不说,百八十万,他还是能拿出来的。
由于钱太多,他根本不敢全部存银行。
至少有一半的现金被他放在了家里。
陈老师说过,要闷声发大财,不要太张扬,如果不是陈老师,他现在多半已经买了一辆小汽车。
陈大光承包的是杭城那边的一家企业,专门生产衬衫的国营厂。
在他承包之前,这家企业已经半死不活。
厂子固定资产只有40万多,负债却高达一百多万。
很棘手。
如果不是太棘手,哪会给外人承包
不过。
陈大光却有信心盘活这家厂子,在他承包之前,他调查过,这家厂子的设备很新。
83年刚换的新设备。
厂子垮了,一半是吃喝吃垮的,另外一半是被掏空的。
如今,厂子快完蛋,那两百多个员工的工资,成了巨大的负担。
这年头国企是铁饭碗,终生制,想要解雇
没门
厂长想要开除一个员工的难度,丝毫不下于后世领导开除公务员的难度。
一个员工一个月工资85块,238人的工资就是2万块,而工资只是最少的一项。
拖欠员工的医疗报销费用就高达10万。
因为这事,当地新闻报道了好几次,厂领导被搞得焦头烂额。
这年头,员工可不惯着你。
发不起工资,那就没饭吃
我没饭吃,就要让你也没饭吃。
闹了几个月,不得已,厂子只能对外承包。
并且,承包要求很苛刻。
厂子160万的负债,承包人需要承担一半。
换而言之,这80万是入场券,如果没有80万,连资格都没有。
剩下的那80万负债,银行可以展期,前三年免息,后两年正常付息,五年之内还清。
相当于每年还16万本金。
而这,只是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