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页

唐末大军阀 云霄野 2249 字 2023-03-08

不过耶律德光为势所迫,也与儿皇帝石敬瑭甘愿割让燕云十六州的性质截然不同……辽东大片疆土,本来也是契丹后来征服的,所以按他想来,宁可作为吸引泰封国联手的价码,也总胜过一直被魏朝占据。

实际上正史线中就算代表中原正朔的宋朝,朝廷实则也都有一直联合伪高丽讨伐契丹的打算,而于明州、苏州,等地于城中辟怀远、安流二亭,及盘、阁之外各建大馆,为亭栈之所,但凡有伪高丽使臣前来,便有使馆接待。甚至还闹得苏东坡大学士直指伪高丽乃是无厌小国,与其来往无丝毫之利却有五害……

如果当时宋朝联丽抗辽的计划真能得以施行,那么鉴于当时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主要以羁縻统治为主,宋朝既承认交趾静海军的独立,起码在这个时代看来,对于那些丢了也不会感到心疼的领土,也极有可能默许伪高丽北拓蚕食辽东疆土。

这般时节,无论是汉人还是契丹,毕竟还没有出现后来以汉家为主体,但包括所有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概念……耶律德光当然也不可能想到,他所属的契丹人以后除了绝大部分融入其它民族,在后世便只剩下达斡尔族这个血缘高度吻合的中国少数民族……

故而以如今的处境,耶律德光当然有如此计划的理由。只不过契丹作为中华史当中,以少数民族为统治阶级的割据政权,它的存在所能对后世中国所能带来的正面影响,便已经完全消失了。

毕竟后世朝鲜半岛南面某国的祖宗先人,由于地势三面环海,一直都有向北扩张的野心……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历朝各代以来,那边不是被辽国讨伐、遭金国压制、被蒙古征服、又遭满清按地摩擦……其它时期则只得乖乖臣服于中原王朝。

所以本来因为契丹辽朝的存在,使得东北地区并没有出现权力真空,某国的那些先人意图窃取辽东,乃至白山黑水全境的阴谋这才一直无法得逞。可是如今耶律德光、王建倘若当真凑到了一块去……李天衢还是受以后世领土主权意识的影响,沉吟片刻后,便忽的又沉声念道:

“无论是契丹,还是泰封……乏了,都灭了吧……”

……

随后一段时日,汴京朝廷下诏晓谕各路魏军,暂缓对契丹牙帐的围追堵截。却是有意要让耶律德光、耶律倍更便于同他们所要煽动的渤海贵族,以及泰封国那边暗中勾搭,以更便于将他们一举荡灭。

便如同进入草原打狼,当对方察觉到猎人的强大,便会到处躲藏隐蔽,而不会莽到直接跳出来正面硬碰硬,既然知道狼打算偷袭羊圈,现在要做的就是准备好诱饵,并设下陷阱,就只管等候对方一头扎进来便是。

只是这一段时期,李天衢却先后又收到了三名宿臣身故的消息……一直司掌宫廷内侍的贤宦张居翰,以及投从李天衢打天下差不多算是资历最深的元老安仁义,以及魏朝统掌一方藩镇的节度使王晏球三人,相继大限已至,也都已经离世了……

其中宅心仁厚的张居翰既是太监,自然无儿无女,李天衢便下诏为其建陵立碑,抚恤封赏张氏亲族;安仁义也没有按其原本你的命途轨迹,响应田頵去造十国第一人杨行密的反,而落得个被俘斩于广陵的下场,如今也已是儿孙满堂,就凭着他开国元老的资历,家室受福荫抚恤,只要安仁义的子孙不自己作死,只管安安分分的过活,那么魏朝社稷延续下去,起码也能安乐富足的生活下去;

而比起已经退居二线的安仁义,王晏球是在任的节度使,他的牙军,以及统掌的藩镇也便如当年的张归霸那般,改由朝廷直辖管治,子嗣受抚恤封赏,其中有才干者则须赴朝廷为官。而牙军接受改编,诸部将士的名薄,经过当初在王晏球帐下听命的李肇、潘璘二将呈于朝廷,并由他们负责牙军改制的具体事宜。

而李肇、潘璘这二人,按魏朝军制也都属于那种一抓一大把的将官,在这般时节算不上什么武名远播的人物……可是李天衢却清楚得很,如果李肇按他原本的家世繁衍下去,以后他孙子当中的一个,则是为宋朝征战南北数十年,立下赫赫战功,按后世的一种说法,会被赞做宋初第一名将的李继隆;

至于潘璘的儿子,则为正史中同样是北宋开国名将潘美,可不是戏剧小说《杨家将》里面害死杨老令公的国丈奸臣潘太师,而的的确确是征荆湖、伐南汉,一举杀溃二十万汉军,独当一面,统军征战所向披靡的狠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