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赐金鱼袋,只是一种恩宠,在宋代是件极其普遍的事情,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或者身份的象征,整个大宋官场,能配带紫金鱼袋的官员,起码也有百八十个吧,没有老者说的那么稀罕。
所以听闻老者之言,范仲淹也没有解释,只是轻笑道:“没了就没了,哪天他也得了个袋子,再让他还我就成。”
言下之意非常明确,就是相信楚质以后必然列于高位,而这时楚质还不知道自己在范仲淹心中,居然已经成为未来的朝廷栋梁,正急急忙忙的奔回县衙,看门衙差见有人直闯衙门,本还想拦阻,发现是知县大人时,惶恐之余,又十分的惊讶。
“楞着干什么,还不快些取衣裳来让大人更换。”么喝之人却是个捕快,指挥着旁边衙役跑腿,自己从怀里掏出巾帕,连忙上前在楚质身上擦拭起来,如此机敏,也难怪能居于众人之上,其他衙役也是这样想的,暗骂了句马屁精之后,就准备依令行事。
“不必了,反正待会还要渍湿。”此时此刻,楚质浑身上下,从头到脚,就像在水池里爬出来一样,带水的衣裳粘在身上,静立片刻,就流了满地水渍,在雨中行走还没有什么感觉,返回县衙,不再淋水,轻风拂过,立即有些微的寒意。
不过身体的寒意却没有浇熄心头的火热,想到自己要做的事情,楚质只觉身体气血一阵翻滚,也没有迟疑,在几个衙役莫明其妙的注视下,立刻击鼓聚众。
第三百零五章 救援(一)
此时天空闪电雷鸣,暴雨哗哗,像天河决了口似的凶猛地往下泄,然而却掩盖不住鼓声阵阵,县衙内值班衙役闻声,纷纷从各房室跑了出来,当然,也有一些人表现得极不情愿,一边磨蹭的缓步而行,一边埋怨起来。
“大雨泼天的,居然还有人击鼓鸣冤,肯定是存心给哥几个找麻烦……”
“就是,站班那几个也真是的,明知道知县大人不在衙中,居然不知阻拦。”
过了模约几分钟,那些衙役才散步似的来到大堂之外,看见先行的同僚已然列队肃立,就要笑嘻嘻地上前,突然发现大堂内气氛好像不对,目光知机搜寻,立即见到楚质的身影,心中一惊,下意识的想躲闪。
然而,楚质显然已经发现他们的存在,冷峻的目光看了过来,迟到的几个衙役不敢再懈怠,连忙小跑上去,归列站好,低下了头,心里有点惶恐不安,害怕楚质责问。
不过这时楚质也没有心情玩什么杀鸡给猴看,整顿吏治之类的把戏,看着眼前二十几个站得松松垮垮的衙役,额眉立即皱了起来,顿时觉得范仲淹所言非常有道理,就凭这些人想要顺利将近万百姓转移进城,怎么看,好像都不怎么可能。
待衙役集结完毕,刘仁之才不紧不慢的走了出来,见到大堂内的情形,不由得有些迷惑不解,疑声问道:“大人,你这是……”
“不必多言,给你们半刻钟,备好雨伞与蓑衣,即刻随我前往州衙。”楚质大声命令道,竭然不同于以前的温和语气,态度十分强硬,连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众衙役闻言,立即响起轻微的哗然声,在公门中混迹多年,有些衙役已成为偷懒耍滑能手,在乡民百姓面前狐假虎威作威作福惯了,脾性有时比富家公子还要娇贵,不要说在暴雨天出行,就是天气稍微酷暑些,也不愿意踏出衙门半步,一点苦头都吃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