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宋濂与楚春城走后,柳含紫这才向李越前问道:“愣子哥,我觉得今天真是好奇怪啊!”李越前揉着自己的肩头问道:“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南海双圣’中的纪一义为什么会突然间维护起我们来了?真是令人难以费解。”
李越前听柳含紫提起这件事情,这时也感觉十分蹊跷,可是他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而柳含紫又道:“还有那个‘四海狂乞’杨前辈怎么就那么巧便出现在江边打盹?似乎是知道我们有难,特地在江边等我们一样。可是我们也从来没有听说杨前辈入京的消息啊。而且他还告诫我们不要将他在京城的消息传出去,甚至于他的徒弟乌秀贤都不让知道,真是非常奇怪啊!”
李越前听着柳含紫的分析,心中当然与柳含紫一样好奇,可是他想了好久也想不出来这是为什么,便问道:“你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柳含紫轻叹一声:“我也不知道啊!如果大姐在这里便能回答我的问题了。”
除了武功上的事情外,李越前通常是想不明白便不去想它,所以他只是对柳含紫道:“我们已经答应了杨老头,不将他在京城的事情传出去。我们可要言而有信,你可不能对你大姐说这件事情。”
柳含紫没好气地道:“我当然不会同大姐说了。我现在便是想见大姐,大姐也未必肯见我,你让我向谁说去?”柳含紫一想到吴天远与大姐都不肯见自己和愣子哥,心中便有些气苦。
第三章 绝技惊天(四)
李越前这时想起什么来,向柳含紫问道:“那日我发火要杀应天府那个郑捕快时,你用得什么手法将我的劲力化去的?”柳含紫道:“那是大哥的‘御气导虚’的功夫。怎么了?”
李越前道:“你在‘清虚别府’内看过不少大哥的武功,不如说出来我们好好研究一下。”柳含紫惊奇地望着李越前道:“你不是不学大哥的武功的吗?怎么现在却改了心性了?”
李越前苦笑一声道:“大哥的武功和我不是一路的,我想学也学不了。我只想看看他的武学里有什么对我有所帮助和东西。”李越前在未入京城之前,只觉得自己的武功虽然比不上大哥,可也算得上少有敌手了。可是入京之后却连遇高人,自己总是处于下风,方觉得自己的武功并不如自己想像的那般高明。现在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暂时放下自己的尊严,想在吴天远的武功中找一些适合自己的东西了。
柳含紫听到这里便笑了起来:“是啊,你早该如此了。大哥那么多的武学秘籍放在‘清虚别府’内落灰,你却不肯翻上几页,看上几眼,让乌秀贤知道了还不说你犯傻?再说你又不是将大哥的武功完完全全地学过去,只是捡里面有用的东西拿来用。”当下她便将自己在“清虚别府”中所看过的吴天远的武功说与李越前听。只是时间相隔较久了,有些武功柳含紫也记不太清楚了。再加上当时柳含紫也只是找适合自己修习的武功拿来研读,所以对李越前的帮助也并不大。最后柳含紫又将吴天远的那本《武学心得》交与李越前。李越前双手捧着这本《武学心得》仔细研究起来。
时近午时,骄阳似火,蝉鸣之声此起彼伏,似在大声地诉说夏天的炎热,令人好不烦躁(这种声音近两年来在南京城内几近绝迹)。吴天远半躺半坐地倚在秦淮河畔的一棵柳树的树干上。在他的面前的泥地里插着一根钓竿,而他的身边却没有鱼篓。钓竿的头上系着一根蚕丝,蚕丝很长,足有十余丈长,可另一头却没有钓钩。轻风吹动着蚕丝,将那丝线吹得在水面上飘来飘去,却总是不肯落在水里,安静地呆上一小会。
吴天远的脸色恬静而安详,他既不关心自己的渔具是否能钓上鱼来(这样的渔具能钓上鱼来,只有鬼才相信),也不看河面上往来穿梭的船只。他只是斜望着远方的天空,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而来往过去的船只上的人们看见他这样钓鱼的方式,莫不留下惊奇的一瞥。偶尔有画舫从吴天远的眼前经过,船上的妓子们看见吴天远这样的俊逸青年,一个个骚首弄姿,媚眼频传,希望能引起这个俏郎君的注目。只可惜吴天远的两眼只望远方天际的浮云,对于其他的景物却视而不见。
“吴兄好兴致啊,果然是偷得浮生半日闲!”柳含烟提着一方食盒缓缓地走近吴天远的身边。柳含烟看着吴天远那奇特的渔具,心中立时明白了吴天远的用心: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吴天远这时才转过头来,望向柳含烟,笑了笑:“整日呆在屋里太过气闷了,便出来散散心。我出门的时候吩咐让人给我送午饭来这里,没想到竟然惊动了大小姐。你吃过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