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就是强买强卖吗?”灰烬一副不出所料的表情,“他能卖高价,为何不准别人也卖高价?”
“并不一样,”提莉沉吟道,“小麦收上去后,需要脱粒、研磨、存仓,这些都是成本,价格上涨也十分正常。”
“提莉大人说的没错,我是后来问了书卷老师才明白的,”希尔维笑道,“她说这部分多出来的费用收上来后,可以作为薪酬发放给那些处理小麦的雇工,可以建造新的粮仓,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这些都能为小镇提供新的……”她想了想,“工作岗位,没错,她当时就是这么说的。听说罗兰殿下非常在意这个。”
“可他仍然是强买强卖,”灰烬强调道,“贸易不应该是自由的吗?”
“或许是吧,但殿下定的售卖价格也没有高到大家都买不起的程度。若这个价格能一直保持固定,民众也会比较安心。”
“有时候并非什么都是自由才最好。”提莉感慨道,她已经大致清楚了罗兰这番做法的用意。禁止领地其他人售卖粮食,看似霸道和不公,但实际上杜绝了囤积居奇,可以有效避免粮食在短缺时发生暴涨。若是在王都,像这样罕见的秋雪落下,粮食价格必然会涨到平日的五六倍不止,一半以上的平民都会因为存粮不够而饿肚子,时间长了还容易引起暴动,最终只得由王宫发布救济粮或出动卫队镇压。无论哪种情况,对国库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尽管这种政策看起来不错,却不是在哪儿都能行得通。把持粮食买卖的大多是贵族和富商,他们拥有大量的农奴、田地,王室不可能将他们生产的粮食强制收购,并禁止他们囤积粮食。然而在边陲镇,除了罗兰·温布顿自己外,几乎没有贵族世家,完全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提莉将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后,灰烬仍有些不忿,“那些农奴呢?在粮价高涨时,他们或许可以获得更多收入,但如此一来都被固定价格剥削走了。”
“噗,”安德莉亚嗤笑道,“说得好像在自由贸易的城市,这些人就可以躲过剥削一样。当小麦丰收时,他们不仅要上缴更多麦子,连自己保有的那点都会被压到很低的价格,歉收时,刨去上缴部分,剩下的那点能不能撑过饥荒还是个问题。相比之下,固定价格更为合理,只要作物出产得越多,收入也越多。”
“在这里,他们可以选择不做,”希尔维的话让三人微微一怔,“殿下说过,产量达到一个标准后,农奴都能晋升为自由民。是继续在农田耕作,还是选择新的工作都由他们自己的意愿。不过自由民只需上缴两成粮食,按今年丰收时的收购价格,薪酬也很可观了。”
“晋……升?”
“嗯,殿下宣讲时还说要让边陲镇在两三年时间里再也没有一名农奴。”
原来如此,提莉心中忽然被什么触动了,这就是为什么小镇充满活力的原因……他在制定政策时,居然会考虑到人民的想法,并在其中里加入激励制度,以鼓励他们做得更多更好——这与任何贵族领主的做法都完全不同。激励并非只表现在口头上,而是实实在在的让出部分利益,让人民通过辛勤劳作获得,而不是将这些利益深深捂在城堡的地下金库里。
她此时才真正理解了河畔边那些红幅标语的含义。
然而罗兰·温布顿在王宫时并不是一个大方的人……所以,这也是那部分「突如其来的记忆」带来的改变?还有晚上授课的初等自然、数学内容,都令她感到十分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