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页

竺年听着,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什么:“哎,那还挺好?”

两人闲聊了没多久,下午紧张的会议继续,吃过晚饭之后,还是继续开会。

许多问题得到解决,许多新的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又相继产生。

会议室很快变成了总指挥室,每天都有不同的人来来去去。

元家村的村民们再迟钝,也觉得事情不对劲,有些找元姑娘的学徒们打听,有些直接就找到元姑娘来打听。

元姑娘就按照竺年的意思,直接告诉他们:“今后我们这里就姓竺,不姓宋了。”

打探消息的族老,被她这一说直接就懵了:“啊?要变天?”

元姑娘稍微压低了一点声音说道:“三叔公,我跟您,咱们私底下说说。这变不变天的,跟咱们有什么关系?您瞧着咱们这一年来,村里面日子是不是好过多了?这是跟着姓宋的干出来的吗?”

族老这点很清楚:“那肯定和姓宋的没半文钱关系!”又说,“可变天不是要打仗?打仗可是要抓壮丁,要死人的!”

“这点您放心。我问过了,不抓壮丁。咱们还是照样做皂,做油膏就行。”她见族老还是游移不定,继续说道,“您看他们要收拢民心,起码得做个样子吧。他们现在在咱们村里,起码得对咱们村好点。”

族老觉得有道理,下意识点点头。他回去的时候走得慢,突然就注意到自己脚下的土水泥路,河边冬日里加固的堤岸,再看看村里好些人家翻修的房子。

“对!”这哪里是跟着姓宋的过出来的日子,这是姓竺的带来的。

这才过了一年,就有这样的变化,要是再过个三年五年,村里还会有人家因为盖不起房子闹矛盾吗?

族老一方面定了定心,一方面又不怎么相信打仗会不抓壮丁,交代族里的青壮,要加强身体锻炼。

元姑娘那边知道了,第二天就送来了两名学徒,天天早上带着全村的人做操打拳,也不累,打完微微出汗而已,但是身体明显松快了许多。

元家村这边的日子还和往常差不多,只有当一个村民有一天突然说起:“好像这几天来的人少了?”

“是啊。平时村里的打谷场上这会儿都停满了车,今天都空在那儿。”

村民们有心,想去苗圃那儿看看,但恐惧心终究盖过了好奇心,没人敢去多打探。哪怕有几个混不吝的二流子,这些天也老老实实待在家里,怕被抓去充军。

而竺年他们早在天还没亮,就直接离开了元家村,一路直奔东州城。

沈知府是个聪明人,还有个儿子沈化跟着竺年做事,哪怕没明说,他大概也能猜到这其中的谋划。

东州内的各种变化,在他的有意观察下,大致能判断局势。

这方面的情况,结合朝廷的态势,这些天整个东州衙门都像是热锅里的蚂蚁一样。

他们能知道消息,但是不知道该如何破局。

尤其是最近的一段时间,他们聚集在衙门里,已经连续数日没有回家,最终得出一致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