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时宋溪亭私下寻访去到泗县时, 却偶然间发现田巡一个县尉却将县丞和县令的活都干了。
泗县的县丞和县令就是两个甩手掌柜, 真正干实事的只有田巡, 但功劳名声又全被泗县的县丞和县令抢去。
泗县在南方算是极为有名的贫困县, 当地百姓都十分贫苦, 收成好时,仅能糊口,遇上灾害, 收成不好时, 便只能借下要交付极高利息的银钱过日子。
而田巡上任不久后, 便就此推行了一项政策,也就是百姓收成不好的时候,可以向县衙借粮食和贷粮食,然后到有收成的时候,再用少量的利息来归还。
这一举措推行后,泗县百姓兜里慢慢有了结余,泗县总体财政也大跨越上升,宋溪亭偶然翻到江南道财政汇总奏折,发现这一端倪,便易装走访至此,想看看为何泗县财政突然有了大幅度提升。
知晓是田巡推行的政策后,他又于县间走访,发现田间百姓提起田巡皆是在夸,只道田巡不像别的官老爷养尊处优地待在县衙里,而是时常于下衙后,穿着便服,拎着灯笼过来看他们在田地里务农,有时候少人干力气活的时候,他还会亲自下地同他们一起干活,半点没嫌脏。
所以,宋溪亭底下五个爪牙里,她对田巡的印象算得上是最好的,便是他只是做戏,至少他干的也是为民的好事。
按照原书来论,宋溪亭似乎也正是因为发掘了田巡治下的天赋,才破格提拔了田巡,任命他为辅政司南院院长。
当然,当年宋溪亭提拔名不见经传的田巡,还给了他一个这么高的位置,不说丁派,溪派有很多“老人”都不服气。
宋溪亭便给了田巡一年的时间,如若一年交不出一份完美的答卷,他便继续回去当他的泗县县尉。
江南道本就富庶,其实已然有些饱和,想要在财政上做出政绩,十分困难,但田巡还是应下。
而当时田巡应下的时候,明显有些诚惶诚恐,上京城里好些朝臣都不相信他能做到,等着看田巡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