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景书所讲的是“名仕”,而非“名士”,也就是说,白景书所论述的是“名臣”的榜样作用。
能想到这一点,他已然胜过了前面的文山鸣和范明成。
文山鸣和范明成亦然心知,此时文山鸣表情有些失落和恍然,而范明成则是暗自闪过一丝嫉妒。
同文山鸣一般,白景书也有引经据典,举例历史上的名臣的榜样作用。
有那治理有方,也有那战功赫赫的,还有断案奇准的,更有为百姓谋实事的……
类型虽各不一致,但白景书比文山鸣高明的一点,则是将自己的思想蕴含其中。
而白景书的思想,或许该说是白家的思想——
忠君爱国。
白景书无论如何举例名臣的榜样风范,最后都会加一句,朝臣士大夫皆会效仿其名臣,对百姓尽责,对圣人尽忠。
也就是说,白景书的立意,说来说去,归根于一点。
围绕着名臣的榜样作用,最大的彰显效果,便是带领世人对圣上尽忠。
以此,表明了白景书以及白家对圣上的忠心。
白景书自知,他所出的言论,不论如何,皆会传到有心人的耳里。
如今白家虽在世家威望极高,在朝里也是势大,可越是这般,他行事越得小心,身处高位,树大招风,背后不知多少人,希望白家垮台,他定然出不得一分差错。
范明成眼界窄,只知讨好烟雨先生,而白景书却必须得为白家考虑,讨好圣上。
甚至于为其讨好圣上,不让圣上对白家起疑,他只论述了“名仕”的榜样作用,传达忠君爱国的思想,而舍弃了“名士”部分的榜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