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他们手里的粥,白小娴一愣,探头往前边看过去,一座宅子前居然在施粥。

跟着人群走到前面,几个蓝衣的小厮正舀着粥,一勺一勺的添到人们的碗里。旁边站了个富态的老嬷嬷,正看着几个小厮施粥。

粥一扬,米香味飘过来,这米粥还不是虚的,碗底下厚厚的一层米。拿到粥的人连忙道谢,欢天喜地的走了。

白小娴愣了一会,她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事情,要是知道了就带个碗来了。现在没有碗,总不能用手接吧?

她这一站,旁边的嬷嬷就看见了,瞧见她手里没有碗,了然的笑了笑。朝边上的人低声交代了一句,边有人拿了个碗给白小娴盛了一碗粥。

粥递到白小娴手里,她脸上一红,自己听婶婶的来买吃食,怎么还收了人家一个碗呢?

抬头看了看嬷嬷,那嬷嬷朝她一笑,双手和一,低声说道:“全当是为我们小少爷积福了。”

小少爷?白小娴抿嘴,难道这家是刚添了人丁吗?见嬷嬷不说话了,白小娴道了谢,便转身走了。

顺着来时候的路走,她也没迷路,等到了街上又买了点东西,端着粥就去找婶婶了。

云秀正卖着绣活,见白小娴过来了一惊,抛下手里东西就迎了上来,替白小娴端过碗。“这是哪儿打的米粥啊?”

白小娴坐了下来,舒了一口气,笑着说道:“东边一个大宅子前施粥,碗也是他们给的呢。”

“可真是好人。”云秀感叹着,“城里大户,还真气派啊,这么多的人,得施多少啊?”

“婶,快吃饭吧。”白小娴饿的慌,不欲再说话了。她还买了几个包子,两人就吃了包子,又分了那一碗粥喝。

吃完了饭,白小娴坐了一会,忽然问云秀:“有生意吗这。”

她在这里吃饭的功夫,也没有人来买绣活,看来并不如她想的那么好卖。

云秀嗔怪,指了指前面卖风筝的,“啥不是慢慢卖的吗,有人买就行了。你看那家,还没开张呢今天。”

顺着她的手指看了过去,卖风筝的果然一脸晦气,脚尖不住的点着地。

见状,白小娴起身,将碗拿了起来,朝云秀说道:“婶婶,我去还碗去了。”

云秀点头,白小娴转身就走了。走到了那家人门前,发现他们已经施完粥了,门口的东西收了个干净,就留了一个小厮在那边扫地。

这可怎么还碗啊,白小娴犹豫着。正要去叫那小厮,就被墙上贴的告示吸引了目光。看完了告示,她这才明了这家施粥的缘由。

他家有个小公子,不知道是先天有疾还是怎么了,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发一次高烧。这些天更加严重了,时不时的还会抽搐不醒。

家主实在宝贝这个孩子,请了许多大夫都医不好,无奈之下,只能去庙里求了高僧。高僧说要多行善,这才施起了粥。

至于接过粥的,不求做些什么,只要念着他们小少爷的好,默念一句长命百岁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