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循环

还有孟子的口号也很好,可是到了魏国,直接被梁惠王给拒绝了,梁惠王要的是富国强兵,孟子给的是仁义道德,落实不了。

所以口号再好听,也得实践。

如何确保天仙会和普通修士和衷共济?而不是借和衷共济为借口向弱者转移风险呢?如何确保大家都能承担责任,而不是只要利益不要责任呢?

长耳定光仙虽然卑鄙无耻,但‘只要利益不要责任’的人不在少数。所以要实践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就能做到的,只能依靠生产力和算力。

“对于生灵来说,生灵是有,而风险是无,风险是无处不在,不断从无中诞生的,就好像是源源不断的流水,不断冲击‘有’这个堤坝。面对风险,赢一次很正常,但真的能一直赢么?”有些修士并不怀疑截教的努力,只是悲观地认为风险是无限的,生灵的精力和资源是有限的,以有限对抗无限的结果毋庸置疑,生灵早晚会失败。

“输了也没什么,就如这四季轮转,种子发芽,到成长,到结果,到腐败,最后在春天里一切都会再次开始。输输赢赢本来就是天道,本来就没人可以一直赢,我们经历的只是一次次生命的历程。不要因为凋谢而悲伤,也不要因为发芽而喜悦,感悟每一个阶段,道法自然而已。”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早就考虑过有限对抗无限的结果,肯定完蛋。

但完蛋也无所谓,因为三界不会终结,不过是四季轮转,用心感悟就行了。

所以和衷共济并非解决一切风险的灵丹妙药,而是一个能够帮助大家更好感悟三界的方法。

孙膑和荀子早就提出了和衷共济的并不是解决风险的终极答案,而是帮助大家感悟人生的保障机制。

有限是无法战胜无限的,三界的生灵再努力也无法对抗源源不断从天道虚无中诞生的全新风险,但有了和衷共济,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思想、经验给保留下来,这些都是未来的种子,会在未来发芽,开启循环。

三界不会终结,生命不断流转,有限和无限也是螺旋发展。新的风险会变为新的存在,新的存在面对更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