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7
解救完托马斯小队之后,海军陆战队并没有继续向前发动进攻,而是开始主动后撤。
而海军陆战队主动后撤的原因是他们有更加有效率的进攻方式——炮兵轰炸。
18:30
海军陆战队开始标记敌方防御建筑的坐标。
18:35
海军陆战队开始逐步撤离前线部队,避免友军炮击的误伤。
18:38
海军陆战队开始在前线建立炮兵观察点。
18:45
海军陆战队开始安装侦察热气球。
18:55
除必要的防守部队与炮兵观察点以外,其余的海军陆战队都已成功撤退到后方防线。
19:00
侦察热气球组装完毕。
19:07
侦察热气球成功升空,并展开了侦察行动。
19:12
炮兵观察员成功登记完敌方的建筑坐标,并将坐标上报给了后方的联合舰队。
19:15
联合舰队收到攻击坐标,开始制定详细的攻击计划。
19:17
在地面人员的引导下,搭载火炮的补给舰船成功入港,并开始卸载火炮。
19:20
海军陆战队开始向前线部队下发更多的手榴弹,以应对将要面临的高强度城市作战。
19:23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联合舰队否决了向城市建筑打燃烧弹的计划,毕竟打燃烧弹是一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举动。
使用燃烧弹攻击城市固然可以高效地消灭敌人,把敌人从难攻的建筑中赶出来。
但是使用燃烧弹也会阻止己方进攻的脚步,并严重摧毁己方将要占领的城市。
所以为了尽快的实现进攻计划,并尽可能地保留这座港口城市,联合舰队最终否决了打燃烧弹的想法,选择只使用常规弹药进行炮击。
19:26
在联合舰队高层统一思想之后,联合舰队立刻对目标地点展开了大规模炮击。
19:34
联合舰队停止了炮击。
联合舰队的这次炮击持续时间并不长,仅仅只有8分钟的时间。
毕竟联合舰队所携带的炮弹和火药终究是有限的。
如果开火的时间过长,那么联合舰队将会陷入弹药短缺的境地,从而降低海战的战斗力。
所以为了联合舰队的安全与战斗力,联合舰队仅仅展开了8分钟的炮击。
但是就算联合舰队只展开了8分钟的炮击,这8分钟的炮击也对伊比利亚防守部队造成了重大的伤害,让伊比利亚防守部队丧失了一半以上的兵力。
损失了一半兵力以后,伊比利亚防守部队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一些伊比利亚指挥官认为他们现在应该迅速撤退,而不是继续防守。
如果他们继续防守下去,只会白白吃不列颠人的炮击,在还没有见到不列颠人的情况下,通通被海军炸死。
所以这些伊比利亚指挥官主张迅速撤退。
而面对这些伊比利亚指挥官的主张,另一些伊比利亚指挥官激烈地提出了反对意见。
这些伊比利亚指挥官认为他们现在应该继续防守,就算可能被不列颠人全部消灭,也必须要防守下去。
毕竟如果他们放弃阵地迅速撤离的话,不列颠人就会迅速占领这个港口,然后凭借这个港口扩大登陆场,直到完成对古巴地区的占领。
而如果不列颠人成功占领了古巴地区,那么伊比利亚帝国就会失去一个重要的战略支点,从而失去加勒比海的制海权,在美洲地区陷入彻彻底底的被动。
所以为了帝国的霸权,这些伊比利亚指挥官认为部队必须要坚守下去,就算在坚守中全部牺牲,自己这些人也能为后续部队的组织防御争取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