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效果很好,敌三号炮阵地范围有些大,上一轮弹着点有些集中,将瞄准点东偏X密位,再打一轮。”
“敌五号前沿阵地,敌人开始逃跑,向东南方向延伸1公里,再打一轮。”
“……”
图-4特在天上,侦察兵同志在地上,取长补短,互为补充,组成了一张简陋但是有效的天罗地网,一起指挥着炮火。
地上的炮兵战士们,各司其职,瞄准的瞄准,装弹的装弹,将这几年来,对侵略者的愤怒,化为一发发炮弹,打向敌人。
我们的每一轮炮击,都好像是长了眼睛一样,追着敌人的脚步跑,这也算是老传统了,半岛上和花旗鬼子硬刚的时候,我们的炮兵就被敌人称为“长了眼睛”,只是现在这个眼睛,视力更好了而已。
被我们的火箭炮利用射程优势死死压制,并在空中和地面的引导下,被成片摧毁的敌炮兵,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就几乎全部灰飞烟灭。
剩下的一点漏网之鱼,也完全失去了战斗的勇气,丢下武器,慌不择路的向西奔逃。
说实话,如果是在平原,还不见得有这么好的效果,平原上的炮能分散开来,但是这里是山区,海拔3000~4000米的高寒山区,能够有条件作为炮兵阵地的地盘本来就少,重型武器转运的困难程度,也让敌人根本没办法把炮分散开,而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成建制的集中在较为狭窄的区域。
设置那个密度,在我们看来,都有些违反我们炮兵手册中对最大密度的限制。
集中起来的,那就好打多了。
在火箭炮逞威的同时,我们的一支支主攻队伍,携带武器,几乎没有携带任何食水,从自己的阵地出发,开始穿插分割。
敌人能跑的地方,就五公里宽十公里长,这么点区域,不用带了,炊事班的同志们会把事情做好的。
“缴枪不杀!”两名战士端起枪,对准了前方正在奔逃一拨敌人。
敌人没有抵抗,马上把枪扔下,举起了双手,脸上满是乞求。
战士们冲过去,将敌人的枪踢到一边,拿起刺刀画了一个圈。
“Stayinhere!Out,Die!!Takegun,Die!”战士们的英语水平很是一般,就这几句,还是翻译给教的,也不知道有没有记准。
七八名敌人仿佛听懂了,疯狂点头,一起走进圈子坐了下来,双手仍高举在头上。
战士们在圈子外画了一个部队番号,远方隐隐约约有后续部队在跟进,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在这里停留,转身向着敌人的阵地继续突击。
后续部队的同志赶上来,与圈子里的脏三大眼瞪小眼,有同志冒出一句家乡话:“狗日嘞,还在整西游记噶。”
炮团的敌人在阵地被毁之后,迅速溃缩,向后方自己的步兵阵地溃逃,但这对于他们步兵阵地的战斗力并没有什么帮助。
炮团的人比等建制的步兵部队要少,枪支就更少,全世界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