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公然称帝,袁绍爱惜颜面,虽然没有明着称帝,也早有不臣之心,招董卓进京,这就是袁绍故意的,别忘了,董卓也是袁家的门生故吏,只可惜,董卓这头豺狼,不甘心受制于人,没把袁家放在眼里罢了。”
刘协看向荀攸,“公达,你曾在洛阳谋划过行刺董卓,曹公也在董卓的身边待过,你们对他应该非常了解,董卓野性难驯,他不会屈从于任何人,我们不能因为袁绍失算了,就把袁绍的过错抹去。”
顺着刘协的说法,在场众人都是绝顶聪明的能人,很快就想到了袁绍的真正动机,简直是细思极恐。
郭嘉道:“陛下,这么说,袁绍一开始的想法,就是利用董卓来收拾残局,而何进又死于十常仕之手,只要董卓听从袁绍的命令,外戚和宦官的力量,就会一举全部被除掉,那么接下来,凭着无人能比的声望和功绩,袁绍就会成为呼声最高的人,他就会取代何进,成为大将军!”
刘协点头道:“不错,自始至终,都是袁绍在谋划,袁家四世三公,袁绍本来就仅仅屈居于何进之下,何进和宦官除掉,这对袁绍自然就是最有利的情况。何进和宦官的争斗,朕怀疑是袁绍故意为之!”
刘协这番言论,并不是他一人的功劳,穿越之前经常和一些朋友讨论,也算是采众家之长,把大家总结的看法拿出来和郭嘉这些人分享一下。
刘协又看向曹操,“曹公,你曾对何进提过建议,只需一名小吏,就能诛杀十常仕,贾诩当初劝说李傕郭汜反攻长安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建议,只需一名亭长就能砍下他们的首级。”
曹操眯着眼睛,沉思了一会,“照陛下这么一说,一切都是袁绍的谋划。”
刘协点了点头,“事情过去这么多年,朕一直在反复的推敲思虑,袁绍并非无能之辈,当时洛阳的兵力,不下两万,自从蹇硕死后,所有的兵力都在何进的手中,根本不用招董卓入京,袁绍明显是故意为之。先挑拨何进和十常仕争斗,再利用董卓收拾残局,计划既缜密,又完美,只可惜,唯独忽略了人性,董卓进京后,野心彻底膨胀,袁绍的完美布局,最终也只能给董卓做了嫁衣。”
“单纯从挑拨十常仕和何进的争斗,朕可以给袁绍极高的评价,他确实把十常仕和何进都狠狠的算计了,十常仕本来就服软了,一次次向何皇后求情,甚至何进都答应放过他们了,可是呢,袁绍却先下手为强,冒充何进的命令,对各地州郡下令,把张让等人在各地的家眷亲属全部抓了起来,彻底断了十常仕的退路,这才是最高明的一步棋!逼的十常侍没有退路,只能对何进下狠手!”
刘协冷笑了一声,“现在诸位知道朕刚刚为何如此生气了吧?汉室今日的乱象,罪魁祸首就是袁绍。诸侯讨董之时,袁绍暗中密谋,企图唆使刘虞称帝,这件事,现在也不是秘密,真要算起来,袁绍比袁术只不过身上多披了一层光鲜伪善的外衣罢了,普天之下,要说众多诸侯当中,谁最忠心汉室,谁最没有不臣之心,只有一人而已!”
说着,刘协把手指向了曹操,“只有曹公,没有私心,一心为了社稷,一心为了朕!”
曹操顿时老脸一红,许田之事,关羽差一点就劈了他,他还好意思承认自己没有私心吗?
曹操表情很尴尬,郭嘉等人也都默然无语,唯独荀彧忧心忡忡,重重的叹了口气。
从内心深处,荀彧真的不希望曹操篡逆,安安分分的做一个汉臣不好吗?
帮皇帝安定天下,地位,名声,忠义,到时候全都有了。
荀彧认为这是一个臣子最高的荣耀,而这一切,对曹操来说,并不难,只要别有私心,就行了!
“诸位,不管是谁,敢有异心,最终都会灭亡的,袁术就是前车之鉴,袁绍也死期不远了。”
虽然说的是袁绍,可曹操却觉得惴惴不安,感觉刘协在趁机敲打他,提醒他老实一点,别学袁绍和袁术。
篡逆,没有好下场!
曹操其实到现在,并没有篡逆的心思,他更多的是想当个权臣,大权独揽,一切事情都是他说了算!
篡逆,对名声不好,曹操还是很爱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好名声的。
但是权臣和篡逆,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仅仅是一线之隔,稍不注意尺寸,就会从周公变成王莽。
一直到快天黑的时候,刘协才起身离开,曹操亲自把他送出府门外。
等刘协离开后,曹操看向郭嘉等人,“听陛下一番话,令我茅塞顿开,细细思量,确实昔日在洛阳,袁绍的种种做法,当时觉得不够妥当,但现在,我算是想通了,原来从一开始,袁绍谋划的就是要成为万人之上的大将军。”
郭嘉点头道:“不错,陛下当时仅仅才九岁,但这件事,怕是这么多年一直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现在陛下长大了,也都想明白了。袁绍挑拨外戚和宦官,想坐收渔人之利,只可惜,正如陛下所说,计谋再高明,也算不准人心,董卓这个袁家门生,不仅没有听袁家的摆布,反而骑到了所有人的头上。”
曹操点了点头,“陛下好像什么都知道,他连袁绍唆使刘虞称帝都知道,真是不可思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