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西安之役

“此皆误国之论!班固《西都赋》有言:“晞秦岭,睋北阜。”关中东有崤山,南有秦岭,西有陇山,北濒黄河,鞑齐孤军深入千里,正犯了兵家·····”

大学士潘独鳌最后一个站出来发言,他一身浩然正气,言语之间充满对齐军的不屑。

刚说几句,就被刘文秀打断。

“文绉绉,想考秀才啊,打不过就是打不过,别搁这儿拱火!”

“本官早考过秀才了!”

潘独鳌不去看那武夫,继续道:

“西安城高池深,箭楼角楼一应俱全,红夷大炮遍布全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还有老营精锐守着,邓长雄想攻下,不死个几万人马,绝无可能!”

大西皇帝的武将们,纷纷朝大学士望来,眼中充满敌意。

一众武将畏敌如虎,手无缚鸡之力的潘独鳌,却挺身而出。

张自成被这凛然正气打动。

“好!好!潘大学士,要是都有你这般气魄,他邓长雄也打不到西安来!”

刘文秀鼻子哼了一下,不阴不阳道:

“南边兵马,个个缩头乌龟,缩在壳里不来援助,潘秀才口才好,能把援兵说来才好!”

潘独鳌的科考之路,止步于秀才,刘文秀称之为潘秀才,分明是在羞辱。

他正要发怒,张自成拍案而起,晃晃悠悠:

“谁能去南边搬救兵,解西安之围,朕,朕就封他为渭南王!”

西安城中虽还有三万多大西军,不过都是鞑齐的手下败将。

一些倒霉的营伍,甚至让齐国十二个兵团轮流锤过一遍,士气军心全无。

渭南王这个封赏,显然没什么吸引力,西安都守不住,何况是什么渭南。

陕西是待不下去了。

要么去河南,要么入四川。

不过,这两个选择结果基本一样。

四川土司不会容他们,河南就更不用说了,齐军第九兵团正在中原等着。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说话。

张自成咬了咬牙,正要提高赏额,却听大学士凛然道:

“陛下,臣愿前往。”

潘独鳌,湖北应城人,秀才出身,天启三年,朱由检被弑,天下大乱。

潘秀才当机立断,聚众三十人,立水寨,练水师,准备效法刘秀黄巢等前辈,干一番大事业。

武定元年,李献忠遣刘宗敏南下攻略河南湖广,王独鳌杀应城县令,归附闯军。

本以为抱上了大腿,谁知几个月后,刘就被蒲刚第五兵团斩杀。潘独鳌侥幸逃脱,转头又投靠张自成。

因善其撰文案,足智多谋,自成待以军师之礼,大西建立后,封他为大学士。

原本历史上,潘独鳌最后被杨嗣昌俘获,囚于襄阳,于崇祯十四年被诛杀。

“好!好!”

张自成抚弄颌下黄须,仰天大笑:

“那话是咋说的?疾风知啥,国乱显啥。朕,果然没看错人,朕这就发三封圣旨,趁着鞑子还没围上来,你赶紧带去汉中、安康、渭南,让那三个龟孙提兵北上!妈妈的,再不发兵,老子把他们脑袋都砍了!”

老太监捧着笔墨纸砚来到皇帝身前。

“写!”

张自成大声吼道。

这老太监本乃是前明秦王府的管事,从出生一直待在秦王府。

他先后服侍过末代秦王朱存极,大唐皇帝李献忠,现在又为大西皇帝做事。

真可谓,足不出户,历经三朝。

“饿念,你写,赶紧的!”

张自成一把推开御案上的酒壶酒杯,扯过一张宣纸,拍在书案上。

“写!”

老太监颤巍巍举起毛笔,聚精会神听着。

“照老子念地写,妈妈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格老子的刘进忠,你一到汉中就跟个死人一样,只晓得睡婆姨吃花酒,不知道写封信问问老子还活着没有!今年老子损了好多兵马,被抢了那么多银子女子,从陕北跑到关中,鞑子还不放过老子!老子现在不跑了,要和邓长雄拼命!驴球子,日你个仙人板板!赶紧滚过来增援老子,再不来,老子把你爹娘儿子都剁成肉泥,入你妈·妈的毛!钦此!!”

老太监倒吸口凉气,咬牙将大西皇帝口谕誊写三份,内容完全一样,只是把日仙人板板的对象换了两个名字。

张自成大手一挥:“给潘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