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

诸萦这话指的是刚刚颉叔说他正好顺路,亦要在昉阳门附近行事,所以可以顺带带诸萦前往一事。但此时原就不急,不过是怕诸萦婉拒,才特意提出来的。

所以颉叔闻言后,先是爽朗大笑,同时用一只手稳稳制住砚的挣扎,然后道:“不必担忧,某欲行之事不急在着一时半刻。反倒是某已然应承了姑娘,要送你一程,自没有食言的道理。”

诸萦没有再客套,“那究多谢您了。”

然后便跟着颉叔前往客舍。

一路上,诸萦想过和颉叔交谈,又担心自己说的太过明显,反而引起对方的不喜。所以只是随意聊了聊。

等临到了客舍,诸萦才望着略微清冷的门庭,语带惊叹,状似随意的向颉叔问道:“这门前的灯柱好生精巧。”

颉叔看了眼灯柱,又看了眼诸萦,“姑娘的眼力倒是极好,寻常极少有人能属意到此。不过,这些灯柱只是取了些巧意,寻常的很,不足为奇。”

其实诸萦也不太清楚灯柱的运作之理,但是灯柱的外观状若仙鹤,将烛火衔在口中,背后有一个不太显眼的凹槽,看起来是可以按下去的。

衔住烛火的仙鹤口,有一点点摩擦的轨迹,上头似乎还沾染了白色微黄的粉末,有点像是磷,轨迹看起来应是时常运行。诸萦猜测,这个灯柱,应该不需要人为点燃或是吹灭,只需要按下机关就可以自行将烛火点燃和熄灭。

具体是怎么回事,诸萦也猜不太出来。但是刚刚颉叔虽然嘴上说着是取了巧意,寻常的很,但是脸上微不可察的得意,足以证明诸萦的猜想没错。

她是极为幸运的,或是眼前人不光是从属墨家,而且甚至可能和她哪个时代记载的墨家一般,极为擅长机巧一道。

诸萦跟在颉叔的身后进了客舍,里头出了百无聊赖的伙计,还有一个在拨算盘的人,他看起来比颉叔年轻许多,约莫三十出头,和颉叔的正派不同,他坐姿不羁,低着眉,神态瞧着懒洋洋的。

颉叔一见到他的这副姿态,虽然有些看不惯,但或许是见惯了,所以神情明显忍了忍,先肃着脸摇了摇头,然后才道:“桯俨,这位姑娘有意住客舍,恰好你这处的客舍还有不少空余,不妨寻两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