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还不等桓珩处理公务,他就被卫王宣召去了蓬莱宫。
因为太过匆忙,桓珩也来不及弄明白,究竟卫王急召是为了何事。等他到了蓬莱宫,就见到除了他之外已经有数位位高权重的大臣等候在其间。
他们像是在商议着什么。其中年纪最轻的,应是专司王室和祭祀大礼的大夫文钦。文钦正低头拱手,在认真的听着卫王的询问。
随着卫国的另外几位公子的或离世,或流放,桓珩早不似当初那般,备受排挤冷落。不论是才能还是出身,他都应当是未来的卫国太子的不二人选。伺候的寺人宫婢看菜下碟,对桓珩也恭敬了不少。
他一进来就有识眼色的寺人悄无声息地在卫王的下首加了案几和席位。
只见桓珩面色从容的踏进殿内,行至正中,对着卫王朗声行礼。
卫王和文钦的交谈被打断,但是他毫不在意,而是满脸喜悦的叫桓珩起来。卫王兴高采烈的道:“珩儿,寡人正与众卿商议,如何才能不至怠慢神女。
想神女临我卫国,实乃是卫国之福。然则这些时日,寡人竟未将神女之事广昭天下,也未在各地兴建供奉神女的庙宇,真是失礼于神女了。神女不提,是神女生性简朴,可这本该是寡人和天下诸民应尽的的本分。”
卫王越是说,就越是兴奋。
桓珩垂首听着,但他知道卫王定然还有别的意思,所以他只是恭敬而平淡的附和了一句,“父王所言极是。”然后便静候卫王的下文。
果不其然,卫王见桓珩认同,便继续兴致勃勃的道:“好在奚卿提醒了寡人,应由寡人为首,对诸萦神女行祭祀之礼,不但要召来国中黔首,连其余诸国的君主们也要请来,好好的拜见神女,如此才不算失了礼数。”
桓珩静静的听完,他略一垂眸,神情波澜不动,没有其他人为了权位而刻意讨好卫王的谄媚,“不知此事神女可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