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她们历练出模样之后,桓珩亦会将她们调任回王城。
或许是因为桓珩有意提拔一些身份卑微,不具宗族的人入朝为官,授以重用,在贵族们的眼中,女儿身倒也不成为最大的攻讦缘由。
毕竟,她们虽然是女子,但至少同为贵族血脉,怎么也能算自己人,和自家子弟无甚分别,总比朝中的权柄悉数被分予卑微的贱民要好的多。
至于在女官们的眼中,她们是否要为家族卑躬屈膝就不得为知了。诸萦花了那么大的心血,一再教导出来的人,又岂会拘泥于此?
因为诸萦离去时,也以将规矩定了个严明,所以即便她离去了,不能再亲自将入学的贵族女子与女官瞬移到天下各种,体会世间百态,但有原先那群心胸开阔的女子教导,女学中新进的弟子们,自然也不输常人。
而且诸萦一直也很认同如廉思先生那样,命弟子必须周游列国的想法,所以女学中的弟子,一样要跟随尊长,短暂的游历,而非被困在高墙之内,徒劳的进学。
诸萦已经离开了卫国一年,但女学依然稳稳当当的在王宫中设立。
神女亲自允肯的女学,又有桓珩的默许,寻常朝臣怎么敢攻讦呢?
但天下大势,却在诸萦离去后,很快陷入波诡云谲中。
这样的矛盾,本就积攒了许久,原先诸侯国的君主们,虽然得了诸萦不干涉王位更替的承诺,仍然有些小打小闹,但或许是有诸萦坐镇,无人敢太过放肆。
万一诸萦认为他们发起战争不够仁义,转而认为君主失德呢?
在这样有意压制后,所造成的后果便是,诸萦一离开,几大诸侯国便先后引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