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在秦朝躺平(31)

现在他们这些从秦国来的行商都是有任务在身的,刺探国家机密那是大人物干的事,像他们这样的小人物也有活,那就是带着读书人去秦国,带成功一个就有一份奖金,要是带去的读书人出人头地或者做出巨大贡献了,那恭喜你了,下半辈子都吃喝不愁了。

韩非也是无法,被行商死死拉住了袖子,他又做不到大街上拉拉扯扯的动作,只能听他说。

“公子……”行商看了看周边,没人关注他们,就小声跟这中年男子说道,“如今我们大秦兵强马壮不说,那各种学说也是雨后春笋,毛木毛公的《种苗阴阳分说》听过吗?还有赵襄赵公的《利器学》那都是鼎鼎有名的。你看这稷下学宫,现在还有什么意思,除了一群夸夸其谈的,一点用都没有。”

韩非也是失望,他来这里这是为了主张他的思想的,但是待了几天,听者寥寥无几,不少人还对他的学说嗤之以鼻,一时间心灰意冷,都想会兰陵继续跟着师傅著书立转了。

他这一生也是壮志难酬,虽然说出身韩国宗室,出生于一个贵族之家。但是像韩国的命运一般,他的命运也是坎坷。多次向韩王上书进谏,希望韩王励精图治,但韩王置若罔闻,始终都未采纳。多年报国无门,因此在二十几岁的时候,终于心灰意冷,于是开始埋头著书。

而在二十七岁的时候,适逢荀子离开稷下来到楚国,春申君任命其为兰陵令。韩非投奔荀子门下,一直到现在。这次也是觉得自己有所成了,就想在稷下这里重现老师的荣光,最终还是被现实打了脸。

秦国,他也不陌生,他的老师荀子就曾经游历过秦国,对秦国政治予以肯定,说“秦四世有胜,数也,非幸也”,“百姓朴”,然而“殆无儒”,是“秦之所短”。由于秦国实行法治,荀子以儒治国的思想就行不通了。

但是韩非自己就没有这样的限制,恰恰相反,他觉得去秦国才是最符合他的主张的。只不过……秦国居然这么信奉鬼神,这是他所没有想到的。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对传统的宗教迷信持批判的态度,认为自然的变化与社会的治乱吉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他也是同样的态度。

行商看出了韩非的犹豫,咬咬牙,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个布包,一脸心疼地说道:“公子,也就是你看着不同寻常,以后必然封侯拜相,不然我都不会给你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