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祭祖
村中的状况相对乐观,虽说历经这场罕见雪灾,所幸未出现严重人员伤亡与重大财产损失。
仅有部分老旧房屋因不堪积雪重压而破损,极少数人因灾受伤、染病,整体而言,村子大体维持着稳定态势。
王清晨一直忧心忡忡的疫病,幸运地并未降临。
否则,仅靠他一人承担诊治全村病患的重任,压力之大简直难以想象。
他不禁联想到自家师父柴胡在镇上医馆的处境,想必也是忙得焦头烂额,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族叔,今天感觉怎么样?”
村中的隔离点设在一处废弃的蒸房里,这里原本是村里人用来蒸干药材的地方。
空间宽敞,且还算干净,只是没有窗户,仅有一些小小的通风口,致使屋内光线昏暗。
不过,按照族人的说法,这里“火气大”,正所谓“火克万物,邪不生焉”,在大家眼里,这儿就是理所当然的风水宝地。
王清晨抵达时,几个尚未痊愈的病患正坐在门口清理出来的一块空地上,惬意地晒着太阳。
在门口坐着的五人中,有两人腿脚受伤,行动不便;两人风寒未愈,仍在调养;
还有一位身材粗壮的汉子,其实早已康复,只因家中妻子刚刚生产,他担心自己风寒初愈,身上或许携带病邪,会传染给妻儿,这才主动留在隔离点,同时也帮忙照顾其他几位病友。
王清晨依次为他们把脉诊断,发现问题都不算严重,只要按时调养,很快便能恢复。
那两位摔伤的族叔,只因年事已高,身体元气恢复较为缓慢,所以康复进程稍显滞后。
“我就说,有小五在,你们还担心什么?”年纪最大的老汉,之前摔伤了手脚,如今在王清晨的悉心治疗下,恢复了许多,不再像之前那般焦虑。
“小五啊,你这医术可真是神了,我这老胳膊老腿,本以为要好长时间才能好,没想到在你的调理下,好得这么快。”
“族叔您过奖了,都是我应该做的。”王清晨微笑着回应。
“再过个三五日,大家便能痊愈了。不过,两位叔爷,你们这腿脚想要好得快些,每天不仅要晒太阳,还得多在门口走动走动。”王清晨耐心地叮嘱道。
“你叔爷我就是走路时不小心摔的,如今腿脚还没好利索,还要走啊?”其中一位老人有些犹豫地问道,脸上满是担忧。
“那是自然,不过可别再走在雪地上了。如今天气放晴,在这干燥的地面上走动就好,走得慢些不要紧。”王清晨解释道。
“两位叔爷,适当走动能促进活血生筋,对恢复很有帮助。要是一直坐着不动,反而不利于康复,等好了以后,手脚可能会不灵活。”
“原来是这样啊,只要是你说的就有道理,你族叔我可得听你的,这就起来走动走动。”老人点头,说罢便扶着门框起身,显然是利索的行动派。
“走啊你还坐着干嘛?没听小五说吗?”另一个老人倒是有些不情愿,不过还是没有拂了王清晨的面子。
王清晨又细细地叮嘱了众人一番,这才转身前往祠堂。
……
如今天气转晴,诸多事务亟待处理,可谓千头万绪。
其一,安抚族人情绪至关重要。
如此严重的雪灾,即便是见多识广的王清晨,内心也难免滋生出负面情绪,更何况那些普通族人。
若此时不及时加以引导和安抚,很可能会流传出“天灾罚人”之类的谣言,人心必定大乱,届时整个村子便会陷入混乱,犹如社稷失去根基。
所以避免恐慌情绪在族人间蔓延也至关重要。
同时,匀粮互救,整修房屋、清理废墟等重建工作也要有序推进。
其二,保粮保民刻不容缓。
受灾期间,粮食短缺几乎不可避免,并非所有村子都像他们村子这般富足,大灾面前,社会秩序极易陷入混乱。
因此,村子必须加强巡逻,防止流民沦为盗贼,趁灾打劫。此外,还要加强对对外道路的巡查,防止流民冲击,保障族人的安全。
毕竟,在这艰难时刻,他们村尚有一定的粮食储备,很可能已经成为周边饥民眼中的“香饽饽”。不是王清晨不救,只是自救尚且不足,更遑论其他。
其三,生产自救迫在眉睫。这场大雪必然会对今年的播种和收成产生影响。尽快清理田间积雪,恢复农业生产,这也是王父以及其他族人最为牵挂的事情。只有让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才能保障族人来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