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草草的名将对决与白起赴燕
苍莽的河西高原上,一支马队飞驰向北,又一次越过了九原,沿着阴山草原向东面的燕国兼程疾进。马队前列一面黑旗大书“秦王特使白”五个大字,旗下一辆虚空的青铜轺车,车旁一员黑色斗篷的年青大将,却正是白起。
一月之前,白起率领五万大军兼程北上离石要塞,准备抵抗赵国的突然袭击。白起对各国战事与领兵将领历来留心,听说赵国是廉颇统兵,直感赵国可能未必全力攻秦,而是要试探一番,绝不会贸然行事。白起这种直感的根由在于两个事实:其一是赵国的赵雍雄心勃勃,正在自己国家进行变法,任何改革都势必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动乱,此时轻易不会冒险挑事;其二是两个月前三晋联军在宜阳新败,赵国对秦军战力多少是心怀忌惮的。以此推测,很可能是赵国因无法断定秦国内政局势,而对嬴壮虚应故事,派出廉颇为将有着另一种意味。
廉颇是赵国马邑人,马邑为赵国西北要塞,毗邻林胡,在后世山西朔县地区。廉颇少年从军,悍勇豪迈,每战必身先士卒,凭着功劳从卒长一步步地做到了赵国最年轻的统兵大将,成为赵国北方的门神,专门对付匈奴、林胡等游牧民族。
廉颇多在阴山草原与胡人周旋,打仗勇猛无匹。曾有一次带领两千骑兵护送赵国马群南下,不想却被突然杀出来抢掠马群的万余骑兵包围。部众皆有惧色,纷纷建言弃马而逃。年青的廉颇厉声高呼:“军马乃为国本!弃马而逃,与叛国何异?谁敢言逃,立斩不赦!”
将士们遂一片肃然吼道:“愿随将军死战报国!”廉颇立即下令将马群赶到最近的山头后面,而后派人南下搬救兵,接着以这座月牙形的山包作为依托,将两千精骑分做四队,一队正面在山口迎敌,两队从左右两翼包抄,一队在山坡高处相机策应薄弱处。
当匈奴骑兵伴随着隆隆声席卷而来的时候,廉颇振臂高呼道:“不成功便成仁,随我一起杀过去——”说着披散头发,亲自率领五百骑兵从正面冲杀过去。
最终匈奴人硬生生被廉颇不要命的打法给击退了。
但如此一位青年勇将,在做了前军大将后却变的比谁都谨慎小心,从不贸然出战。每战必先坚守,待敌松懈有了破绽之后抓住对方弱点进行猛攻,很少出过差错。如此一来,廉颇又有了一个善守的称号,以后半个世纪,世人皆知廉颇善守之名。
两位战国四大将之二的初次对决,毫无精彩之处,白起大军大张旗鼓地北上,尽显军威,同时派出大批斥候化装成平民到赵国晋阳散布秦国大军北上的消息。在离石要塞扎营后,秦军更在河水(黄河)两岸布满了旌旗,号称十万,每日必大肆操练,喊杀声震天。
双方在黄河两岸对峙了一个月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白起将三万铁骑秘密开到离石要塞东北的大峡谷中埋伏起来。这里是赵军从晋阳攻秦的必经之路,若赵军当真袭击,白起便要在这里伏击他们。
但白起前脚分兵,廉颇后脚就撤退了,还没等秦军伏兵到达伏击点,探马就来禀报:赵军主力已撤回晋阳。几日后又有战报送来,言廉颇已经从晋阳撤走,通过滏口陉,多半是回邯郸去了。这场秦国原本就很不愿意开打的大战便这样消弭于无形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