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丞相樗里疾、咸阳令白山、前军主将白起。晓得了?”
嬴稷反应过来,说道:“樗里疾是年纪大了腿脚不便,白山是不喜欢凑热闹,白起一路护送母亲回来,说的话难道还不够多,来不来又有甚要紧的?”
芈王妃看了儿子一眼:“你懂个甚?这三人才是柱石,一个是宗室元老,两个是军中柱石,若是白氏生变,后果不堪设想。”
嬴稷不以为然道:“此次大事由舅父执掌运筹,丞相兼领上将军甘茂镇守咸阳,此两人才是柱石。白山白起的忠心自然无可挑剔,母后何须担心,不过他们都是听令行事,能有什么想法?”
“稷儿啊,为君者若不能勘透人心,何以为君?”芈太后叹息了一声:“你舅父魏冉文武双全,但秉性刚烈,霸气太过,可靖难平乱,可治国理民,但若他长期秉政,必骄其心,目中无人,到时舅甥离心,对双方都不是什么好事。甘茂者,志大才疏,机变有余而重功利之心,无兵家之才却领受上将军要职,看似权力无边,实则一权难行。否则,他何以要将这场功劳拱手送于你舅公?这便是他的虚荣处,既无根基,又无大才,却总想靠任用有才之士建功立业而彰显自己用人之能,可惜他不是秦王,哈哈!此等人物可维持朝局,却难以有开拓之能。嬴荡下场如何?你又视甘茂为柱石,是想要重蹈覆辙么?”
嬴稷懵逼了,在他的心目中,母亲从来只是个智慧贤良心志坚韧的女人而已。为了儿子的安危,母亲可以惊人的耐心在燕国与众势力周旋。但那是母亲的护犊之情,但现在嬴稷发现,原本母亲极少谈论国事的母亲在政治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或者说她根本就是个政坛老手,对人物的剖析非常深刻。
虽然他还是觉得母亲把甘茂说的未免太过无用,因为他不是嬴荡这样只知道好勇斗狠的武夫,又怎会重蹈覆辙呢!不过母亲的话他却不能不重视。想起昔日作为人质的时候,母亲对嬴稷经常冒出来的雄心与见解,都是毫无保留的大加褒奖,让他一度认为母亲就只是一个慈爱的母亲而已,从未想到过她能在国事上有过人见解。现如今却发现母亲不是不懂国事,她只是不想伤害他年幼的心灵,只想让自己像其他孩子那样平平安安地过日子而已。现在命运齿轮已经改变,自己成了国君,再也不能天真幼稚,母亲就开始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国君了。
想到这里,嬴稷不禁有些气馁,自己看了那么多书,学了那么多学问,却还远远没有母亲一介女子看的清。不过嬴稷天赋极高,本来就是罕见的少年早成,如何掂量不来其中深浅,仔细思量之后,对着母亲深深一躬:“母亲所言大是,稷受教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稷儿,咸阳大势初定,目下要务是理清这团人事乱麻。这种开罪于人的事,你就不要出面了,娘替你解决了。待朝局进入正轨,你再去尽情发挥吧。”
“母亲所言,稷所愿也!”嬴稷轻松地长吁了一声,“我还要多读书、多看、多听、多学习,只是让母亲受累了,孩儿心里难安啊!”
芈王妃笑了,亲切地拍了拍少年嬴稷的头:“哟嗬!一朝做了国君,长大成人啦!你是要多读些书,多经些事。你幼时离开咸阳,从没有接受过当国君的教育,对朝局也所知甚少,是要多看看多想想,学会如何做个好君主。你父王当初也是远离国政多年,回到咸阳后跟商君历练了五年国政,才放开了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