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乐毅

第四百零八章 乐毅

《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该作层层设问,用提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取向,情理交融,声情并茂,宛若梦笔生花,令人读来兴趣盎然,绝无枯燥之感。因此,清代学者刘献庭在《离骚经讲录》中赞其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说它奇,不仅由于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的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作者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屈原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天问》艺术上的独创,在中国诗歌史上绝无仅有,这首先表现为深沉的理性思考和热烈的情感相结合。全诗都由问句组成,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社会的深思熟虑后的见解、质疑,极富哲理,但它同时是一篇满含激情的文学作品,是一首激人情志、感人肺腑的长诗。其次,《天问》通过众多疑问词和虚词的运用,不同句式的变化,使全诗错落有致、疾徐相间,独具风采。句式、问式的错综变化,加上丰富的感情色彩,构成了全诗雄肆活脱、穷极幽渺的风格,取得了奇气袭人的效果。

“妙——妙——妙——”连呼三个妙,亚历山大转头一看,只见一个身高一米八左右的清瘦年轻男子正微笑着缓步而来。

亚历山大一看这个年轻人与自己年纪相仿,穿着朴素的深衣,一副书生的打扮,但他又显得十分的老成,身上更透露出了一股英气,让亚历山大知道对方肯定不光是个文弱的书生,还是个习武之人。

“先生莫非就是乐毅乐永霸?”亚历山大问道。

来人一怔,显然没有想到一个陌生人居然会猜出他的身份,不过倒也不担心对方有什么不良企图,毕竟能吟诵出这样的辞赋之人绝不会是什么歹人。不过,乐毅想不到的是对方一个异族人居然能用雅语吟诵出如此深邃的辞赋,就算是这个时代中间的辞赋大家也很难有人有这样的水准。

“在下正是乐毅,不知足下是?”

“在下赵明,来自西域的化外之国,略通阴阳之道,知道此间有位不世之才特来拜访。”亚历山大根本没办法解释通自己怎么会知道乐毅,为免对方怀疑,他干脆用阴阳学说来迷惑对方,毕竟这种事情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还是信的。

“哦?不知足下找的那位不世之才是哪位?”

亚历山大知道乐毅已经猜到自己找的就是他,只不过对自己所说的还表示怀疑,像乐毅这样的人又岂是那些愚民可比,他自有自己的哲学观,岂是亚历山大那么好糊弄的。亚历山大一阵无奈,也只好硬着头皮、故作神秘地说道:“正是阁下,我观阁下眉宇间透露着一股英气,中庭饱满,此相乃王佐之才,想必阁下对兵法、政略有着相当高深的认识吧?”

“兄台此言差矣,在下对于兵法韬略和政略确实略有涉猎,但也说不上什么高深。”乐毅见对方虽然有点故弄玄虚,但确实知道自己的才能,便也不再惺惺作态。

“哈哈哈……如果先生的才能算不上高深的话,天下谁还能算作高深呢。”亚历山大放声大笑道,这让不远处的剧辛皱起了眉头,也引起了另外几人的好奇心,他们都竖起了耳朵听着二人的谈话。

“哦?足下如此高看我,在下倒是有些受宠若惊呐!不知足下此来只是结识在下还是另有其他目的呢?”乐毅知道对方一定不是单纯的只是想认识自己,因而有此一问。

“哈哈,有幸结识高才,只愿与乐兄一醉方休足矣,不知乐兄肯否赏脸,与在下和几位朋友畅饮呢?”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不知赵兄可否屈就在吾茅舍痛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