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目标——澳大利亚
帕特罗克勒斯在邦加岛建立了一个据点,留下1000人,因为这里槟榔特别多,因此起名叫槟港。这个岛屿起初没人在意,但是不久之后,有人在挖井的时候发现了这里含有锡矿,最后发现锡矿储量极其庞大(占世界总储量的17%),随后人们对东面的勿里洞岛也进行了探索,再次发现了巨量锡矿。在这之后,大量人口涌入,开始了大肆开采锡矿。
作为人类最早发现的几个金属之一,锡的应用很广泛。它可以用来铸造青铜器,青铜器坚实耐用、可塑性强,且可以反复翻修和加工,因此在古代被广泛用于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和艺术品,如青铜镜、铜壶、铜鼎等。但亚历山大指出了青铜的毒性之后,不在用于饮食器具。锡也可以用来铸造锡器,锡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易于铸造和加工,因此可以轻易打造各种日常用品和工艺品,如茶具、酒具、烛台等,由于具有防腐、防锈、耐热等特性,所以即使质地较软也还是受到广泛的欢迎。锡还可以用来制作颜料和涂料,可以使作品更加鲜艳和有光泽。锡在这个时代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用于制作各种药品,具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等功效。锡还可以与其他金属如铅、锌等混合制成各种合金,用于制作各种工具和器械。由于锡不容易氧化,化学性质稳定,因而它还被用于制作各种包装用具,以便长期保存食品和物品。
在邦加岛对岸的苏门答腊岛上也建立了一个据点,由于这里河流密布,平原广阔,又是天然良港,就起名为巨港,这里留下了3000人。接下来舰队又来到爪哇岛,分别在岛的西北和东边的豁口内建立了两个据点两个据点,总共移民了6000人。
接下来又在东面的弗洛勒斯岛、松巴岛、帝汶岛、苏拉威西岛南部、东南群岛等地留下了6000人,这些留下的人主体都是来自习惯于热带地区生活的印度人、埃及人和少部分黑人,管理层则主要出自马其顿人、希腊人、埃及人或者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
其中,在苏拉威西岛东南部的移民,在随后的日子里发现了巨量的镍矿,虽然在其他地方如马鲁古群岛北部和新几内亚岛西部也陆续发现了镍矿,但苏拉威西岛的储量是最大的。古代镍的用途不多,但它防生锈和耐腐蚀的特性使得它非常适合用于铸币,其次可以用于合金的冶炼,以增强其耐热性、塑性和韧性。公元前200年左右,中国就开始使用镍来制造货币。
到了东南群岛之后,帕特罗克勒斯没有再向东挺近,他准备把新几内亚岛的探索工作留给瓦尔科斯,对这些岛屿的占领不是简单的建立一个据点,而是在岛屿的高地以及四周到处插旗,以便其他舰队或者商人过来的时候知道这里是有主之地,就很容易找到补给点。当然,发展到后期就是像在亚历山大港一样建造灯塔,引导船舶航行和驻足。
灯塔是位于海岸、港口或河道的一种塔状发光航标,尤其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灯塔的灯光可以为船舶提供导航,确保航行安全。它还可以标志危险区域灯塔常用来标志危险的海岸、险要的沙洲或暗礁,帮助船舶规避这些危险区域,防止海难的发生。灯塔还可以作为固定的参考地点,帮助船舶在晚上大概地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方向,防止迷路。另外,灯塔也被用于军事防御和宣示主权,也象征着希望和守护,成为海洋上的守护者,为航海者们提供安全与安慰。
在东南亚这片无数岛屿组成的海域,有着无数暗礁险滩,舰队在通行的时候都会进行航海绘图,但如果不是专门派人进行长时间的信息收集,根本没办法一下子掌握大部分航道信息。作为初次进入这片土地和海域的帝国舰队显然是不可能过多去做这方面研究的。
帕特罗克勒斯从东南群岛南下后,穿过阿拉弗拉海,然后向西南越过帝汶海,来到澳洲大陆西北地区。由于赤道逆流通过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的南面向东延伸而来,西澳大利亚寒流又是作为西风漂流的分支从西南向东北方向而来,所以这段路的航行十分缓慢,只能大量运用三角帆。
自从在亚历山大的参与下,原本公元9世纪才被阿拉伯人发明的三角帆提前出世后,远洋航行便不再是个梦了。三角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兜风口袋,而是像一个竖直的机翼。风在帆的前缘被劈开,然后流到后缘汇合。由于帆的迎风面凹陷,背风面凸起,形成了一定的曲度。空气在背风面的流动速度大于迎风面,导致两边所受的压力不同。这种压力差使得船只可以在逆风时前进,这就是伯努利原理的应用。这种原理可以通俗地解释为:流速越大,压力越小;流速越小,压力越大。压力大的方向就是运动的方向。飞机能够在天空中飞行,也是应用了这一原理。三角帆的发明使得帆船不再仅仅依赖顺风或者大量浆手,而是能够在逆风时航行,大大扩展了航海的可能性。
小主,
澳洲(澳大利亚)的名称“Australia”源于拉丁语的“austr-”,意为“南方、南部”。早在公元前500年,古希腊人认为世界是球形的,南半球一定存在一片广袤的大陆,称为“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意为“未知的南方大陆”。所以后来在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埃及科学家托勒密在绘制世界地图时,在地图南端特别画了一块陆地的轮廓,并命名为“澳大利亚”,意为“南方之地”。
除了亚历山大,对于所有人来说,澳洲这片土地都是未知的,但亚历山大大概从上帝视角向帕特罗克勒斯大致地描述了一些情况,比如这里的金矿、铜矿、银矿和铁矿极其丰富,黄金约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0%多。分布在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铜储量约为1亿吨,占全球储量的10%,排名第三,主要集中在南部(南澳大利亚的奥林匹克坝铜铀金矿)和东部(昆士兰州的伊萨山铜铅锌矿)。白银总储量为9.4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15.4%(世界储量为61万吨)。铁矿石总储量为580亿吨,平均含铁量达53%,占世界总储量的30%左右(全球铁矿原矿储量为1900亿吨,含铁储量为870亿吨,平均铁矿品位为46%)。
这里有很多其他地方没有的动植物,特别是世界上最毒的毒蛇群体:西北部的贝尔彻海蛇、东北部的海岸太攀蛇、东部棕蛇、中南部的内陆太攀蛇。其中,贝尔彻海蛇是世界上最毒的毒蛇,内陆太攀蛇的毒性世界第二、陆地第一,不过这两种蛇毒性剧烈但性情温和,而另外两种毒蛇攻击性就比较强了。无论哪种毒蛇,一旦被咬中,基本没有存活的可能性,因为地处澳洲大陆,中医所用的紫花地丁、半边莲、白花蛇舌草、鬼针草、七叶一枝花(重楼)、鱼腥草、垂盆草、金钱草、地锦草、蛇莓、蒲公英、马齿苋、青黛等治疗蛇毒的中药就算在后世都没有使用记录,也不知有没有作用。而这个时代,西方也只有使用半边莲等为数不多的药材治疗蛇毒,产自中国的中药完全没有,抗毒血清这种高科技玩意就更加没有了。所以在澳洲大陆,最危险的不是土着人,也不是大型动物,而是毒蛇,而且这里的蛇一旦被咬,快则半小时,慢则几小时就会没命。
(本章完)
第四百三十章 目标——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