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换届之后

楼令只管得了两代人,后面怎么样完全管不着。

留祖训?压根没有用的。

因为涉及到太多的事项,楼令在集中贸易上花费了不少时间,对能够持续多久的猜测,其实就释放一个信号,也就是列国正在对晋国采用缓兵之策。

能够听得懂的人,知道应该赶紧地做好战争准备,好在未来开战的时候多多立功,可能让自己的家族更进一步。

要是听不懂?可能抓不住机会,还增加了事到临头准备不充分,上了战场之后的风险。

关于楼令要晋国公室对周王室取而代之,只有极少数的人才知晓。

持续进行扩张的方面?那么干是郤锜在担任中军将期间,换了一名新的中军将,会不会继续扩张则是多数人在等着看看。

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执政风格,相关的道理谁都懂得。

他们在迟疑的地方是,楼令的风格有些飘忽不定。

在栾书执政的时候,谁能够想到楼令可以帮到那么多,好多事情都是在楼令的襄助之下,才让栾书的变革变得更有执行性。

轮到郤锜执政,又是楼令充当主要的助手,使得一系列征战得以进行得更为顺利。

想到那些的人,他们能够一时间搞清楚楼令的执政风格才是怪事了。

毕竟,能文能武,干什么都成,最是让人不好猜出执政的风格。

要不要用兵?那么多人参加大朝会,说了什么很快会变得人尽皆知,楼令不能直接说一定会继续大举用兵,只能进行稍微的暗示。

只是呢?晋国是一个军果主义的国家,不可能说长时间不进行征战,多数人对此还是心里有谱的。

在后面,楼令又提到了恢复元气的事情,督促各个家族抓紧时间重新积累资源。

不少人心里就在腹议,不是郤武子非要连续启动大战,能够将他们折腾得那么凄惨吗?

想到这一点,他们就心生对晋君周的感激。

要是没有晋君周开放山川专利,好多家族可能就挺不过这一关,不是因为无法应付下一次纳赋,便是缺乏资源在纳赋期间遭受各种困难,搞到最后爵位和封地都要失去。

连续的大胜,怎么会搞得很多家族出现困难?还能是什么,大多数的好处被大家族所支配,国君的赏赐太少了而已。

这里又有一点是很多贵族要感谢晋君周的地方,去年和今年国君的赏赐开始增多,着实是让很多家族揭不开锅的现象得到大大的缓解。

晋君周怎么突然加大了赏赐?简单就是他把用来投喂公族的资源,用在了对其他中小贵族上面。

虽然晋君周是对公族封君失望才那样做,但是依旧获得了很多中小贵族的感激。

如果晋君周可以持续优待中小贵族,可能还会让一些中小家族崛起,等其中的那些家族崛起,多少是能够为晋君周所用了吧。

晋君周选择了跟原本历史相同的路线。

原历史上,晋君周尽力扶持中小家族,确确实实是扶持上来了那么几家,得到了极好的风评,慢慢用舆论倒逼卿位家族,收回了不少的权柄。只是他没有来得及做更多就英年早逝了。

楼令很清楚国家是由一个个家族或家庭所组成,尽管是卿位家族的家主,一样不想看到除了卿位家族之外的群体过于破败。

真的闹成那个样子?晋国不会因为卿位家族的强大而继续强大,反倒会加速晋国走向分裂。

由此,可能会休养生息两三年显得很有必要,也成了一件没有正式通知却大概会维持的事情。

参与朝会的人很多,楼令上任中军将第一件明示的事情是要休养生息,一定会被列国所知道。

晋国连续与楚国展开恶战,更是拳打郑国脚踢吴国,顺便会教训鲁国,随随便便也该知道对资源的消耗有多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一众诸侯被晋国强带着一块玩耍,早就被晋国搞得透不过气来,哪里不想享受一下太平呢?

到最后,楼令则是提到楚国可能的反扑,要求一众人等做好准备。

是不是存在矛盾的地方?

先提出要休养生息。

又提到可能需要与楚国大战。

在其他国家是会显得比较矛盾,对于晋国来讲则是不存在矛盾。

有人要打,晋人一定会应战。

谁敢尥蹶子?那晋人的第一反应还是打一顿。

要不然怎么会出现“一部春秋史半部晋国书”的情况呢?

那就是春秋时期的晋人,概括起来就是:自信且好斗!

大朝会直至结束,没有任命或公布司马的新人选。

只是,一众卿大夫已经知道会是楼小白来担任新一任的司马,他们对此没有什么反对意见。

作为宗子的郤杨和楼小白可以担任司马,以后他们的嫡长子也能够担任司马,提前历练小辈的机会对卿位家族来说都有,反对个什么啊?

其实,一众卿大夫很乐意看到一个个职位归于卿位家族把持,开了司马职位归属这个头,后面一定会增加数量。

轮到重要职位全被卿位家族把持,对他们不是一件好事吗?

只是一旦成为那种格局,晋国很快会步向衰弱。

没有了其余人上进的通道,天花板是越来越低,既得利益集团一定会醉生梦死,无法上进的人不是消极就是武力抵抗,国家还怎么强大?

道理是那样,既得利益集团也清楚,可是他们绝不会停止血盆大口的进食。

大朝会结束。

出宫城的路上,贵族探讨楼令出任中军将,未来将会是怎么样。

有一些人心里一定认为楼令窜起速度很是不可思议,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从“士”晋升为“卿大夫”,甚至都成为中军将了。

他们说出口的话不会带着质疑,所有的质疑和郁闷只会藏在心里,才不会傻乎乎讲出来,迎接来自楼氏的大军上门灭族。

能够说出口的话都是赞扬,尤其要特别大吹特吹。

说好话可能传不到楼令耳朵里。

讲坏话可就有极大可能传到楼令耳朵里了。

那是他们之间的互卷,不会过错讨好楼令的任何一个机会,有人愿意担当祭品,那肯定是要献祭了啊。

事实也是那样,没有底层的互卷与撕斗,哪来的既得利益集团高枕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