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一系列调整

现在再来说到底应不应该打吴国已经没有什么用。

再者说了,寿梦那样作死,不打能行吗?

有问题的地方在于,选作留守吴国的那几个人,算是高层的一种所托非人。

申巫臣不是没有能力,他私心着实是太重。

成为留守的申巫臣,他第一时间将吴国庙堂各个重要岗位,安排给自己的几个儿子。

这样做其实也不算什么,当前的每一个都是任人唯亲,谁都别苛责谁要大公无私。

要命的是申巫臣的一众子嗣能力有限,他们还跟长鱼矫出现了争权夺利的情况。

而长鱼矫一样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一开始就想着看申巫臣一家子倒霉,面临寿梦的回归没有及时作出该有的反应。

出现那样的状况,只能说是申氏和长鱼氏都太想要进步,闹到认为互相之间的竞争远比解决寿梦重要。

长鱼矫已经完成了长鱼氏的复兴,他怎么可能不希望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想做事就是要手中有权,而权力一半来自公职。

晋国高层在吴国的后续安排中造成了一种现象,使得有了申氏和长鱼氏两个权力核心,哪可能不出乱子?

楼令有没有早就意识到会那样?讲实话就是他当时根本没有细想。

一个人的精力会有限,不可能说事事都顾得上。

那个时候也是楼令万分疲惫的时刻,看到郤锜已经有了逆反心理,索性也就不再多发表意见。

郤锜什么逆反心理?大概就是开始意识到国家进行什么国策都是由楼令在推荐,每一次都能够得到通过并执行,生出了警惕的心理吧。

奇怪吗?不奇怪。

要是有那么一个人说出来的策略总会被执行,不免会当掌权者疑惑到底谁才是主导的一方。有人再闲言碎语几句,掌权者哪怕不视之为夺权者,怎么都不会再事事听从了。

察觉到状况不对的楼令,他选择不再什么事都出主意,能够视作为是一种自保。

充当谋士的角色嘛,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分寸,可别被智慧所连累。

楼令不是纯粹的谋士角色,他还是楼氏之主,更是晋国的卿大夫之一,顾虑绝对是更多了。

对吴国的安排会在后续出现什么麻烦?那不是楼氏一家的问题,乃是整个晋国需要付出代价,事先楼令已经有过劝谏,实际掌权的郤锜不听,要死磕吗?

所以说,即便楼令当时认为对吴国的安排会出现问题,看到郤锜那么坚决,为了自保只能干瞪眼。

闹到吴国变成当前的格局,不是简单说一个或两个人的错,真要论起来一定是晋国高层选错了留守人员。

这不是楼令成为晋国的中军将了吗?他也就等于接过了吴国的一系列麻烦。

“中军佐打算怎么做?”楼令问道。

吴国的事情到底是不是成了烫手山芋另说,反正中行偃接手后就成了卿大夫群体中的第一责任人。

中行偃想了想,说道:“我们需要吴国吗?需要到什么程度。”

晋国需要吴国吗?

如果晋国的主要目标仍旧是压制楚国,那么吴国属于是必不可缺的一环。

有了东南一隅的吴国,再加上位处中原腹地的宋国,晋国就可以从三面包夹楚国。

晋国当然需要压制楚国,只是晋国的目标变成取代周王室之后,一系列的优先级就发生变化了。

不再是进行争霸战争,主要以领土的扩张为主,其实就到了使用远交近攻策略的阶段。

然后,由于楚国的战争潜力很高,并且晋国与之常年大战,楚国也没有放弃争霸,他们一定是拿晋国作为头号对手。

那样一来,晋国只有再一次将楚国打痛,至少让他们消停个三五年,等他们意识到晋国出现变化,两国的相处模式才有可能出现改变。

不再是为了争夺天下霸主的宝座,晋国与楚国的竞争关系仍旧存在,只是双方并非唯一对手,玩一玩邦交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整个春秋阶段,兼并国家数量最多的就是楚国。

所以是楚国先长期输给齐国,后来又跟晋国打得比较艰难,使得楚国被迫改为玩中原诸侯的那一套,降低了兼并的速度,转为讲道理了。

重新进行兼并模式的战争?想来楚国会很愿意。

因此,等楚国可以摒弃争霸观念,愿意坐下来与晋国谈一谈,双方会有很多相同话题可以聊一聊。

在未来阶段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相当有必要,轮到楼令做晋国的主,会将远交近攻的策略提出来。

晋国的高层笨吗?其实古人真的不笨,只是相对于可以便利接受信息的现代人来讲显得比较无知。

可是,作为现代人享受着时代进步的红利,跟古人去比认知度,完全就是在欺负人。

要论玩弄权术的话,古人绝不输给现代人。

楼令当然也是占了时代的红利,一开始或许会有优越感,越到后面反而变得更为谨慎了。

那些改变是随着楼令治下越来越强,地位变得越高所造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硬要给个比喻的话,大概就是:刚学数学,学了点皮毛觉得自己很行,随之越加深入越感到自己的无知,怀有了敬畏之心。

而楼令除了敬畏之外,更多的是害怕失去。

岁数越大越谨慎?那是知道了世间的险恶,不敢像年轻那么敢拼敢闯了。

楼令刚接手中军将的位置,一定是要尽可能的维稳一段时间的。

今年和明年该做什么,早先就有了安排。

大概就是今年休养生息,明年南下与东进。

到了第三年还是休养生息。

随后?楼令就会拿出远交近攻的策略了。

晋国现在的邻居是哪几个?没有扩张到楚地之前,晋国只有周王室、楚国、卫国、郑国、齐国、秦国这几个同文明体系的邻国,另外便是楼烦、白翟、鲜虞、长狄、无终这几个异邦。

等晋国占领郑地以及扩张到楚地之后,增加了蔡国、陈国、宋国这三个邻国。

由于相邻的国家数量众多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远交近攻玩得转,需要楼令进一步的思考。

“其实……,小国数量太多,晋国却是太强,大概远交近攻玩起来也会相当有难度。”楼令深知这一点。

晋国主要的攻关对象其实不多,主要是楚国、齐国和宋国。

增加策略玩法难度的地方,恰恰就是晋国太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