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行吴的领前之下,楼令等人来到荀氏的主住宅范围。
进入主宅之前,楼令让其中的半数人留下,仅是带着中大夫级别以上的贵族以及少量武士继续深入。
人员减少,一块继续前行的人还是多达数十之多,其中包括了他们的护卫。
沿途没有人讲话,只有踏步声响起。
差不多来到中行偃的卧室,领前的中行吴才停下脚步。
“上军将、中军尉和老夫进去。”楼令主动说道。
至于说解除武装?全副武装进入别人的卧室很失礼,只是他们不可能解除武装的。
中行吴率先进去。
楼令紧随其后。
屋内的空气并不好,中药味和油脂混着变成一种很怪异的味道。
其实,光是中药味的话,闻起来挺好闻的。
楼令穿过几道帘幕,到了地方一眼看到躺在床榻与坐在边上的智罃,里面再没有其他的人。
躺在床榻上的中行偃双眼紧闭,身上盖了不少层的毛毯。
因为灯光是黄色的关系,使得谁的脸色看上去都是蜡黄蜡黄,真无法单纯用看脸来判断中行偃的病情。
楼令多少懂一些“望”的技术。这是楼氏大力研究医疗,作为家主的楼令会经常接触到,日积月累下来的技能,不是刻意去学了。
几个人入屋,里面的空间足够大,并未变得多么拥挤。
智罃看到楼令、郤至和魏颗过来,第一时间站了起来,张开嘴巴想说点什么,后面一个字都没有讲出来,连行礼都没有做。
能够看出智罃多少是乱了方寸,看出智罃状态的人,大概是有所猜测了。
几个刚过来的人,他们并不是第一时间凑到床榻边上,原地站了一小会才走向智罃的附近。
由于楼氏带来的影响,类似于现代的桌子和椅子是出现了没有错,只是当前的卧室可不会像现代,搞一些可以坐的椅子之类。正式的场合也是按照老传统摆上案几和屈膝跪坐。
“中军佐为什么昏厥?”楼令打破了屋内的沉默。
中行吴先看一眼智罃,再回答道:“吴当时不在,只知道是突兀昏厥。”
为什么中行吴要先看智罃一眼?可能中行偃昏厥的那一会智罃是在场的。
“我与宗主起了争论,互相的情绪比较激动。”智罃声音比较干涩。
楼令在盯着中行吴看,等智罃讲出情况,没有看到中行吴的脸色有太大变化。
那就是中行吴已经知道了过程,心里面做好了相关的决断。
在楼令的记忆中,极少在“新田”见到中行吴的人,重大场合更是一次都没有出现过。
类似的情况出现在郤氏,也就让人很难对他们的宗子或世子做出有证据的判断。
楼令不知道中行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碰到出了大事,能够从中行吴的一系列举动,得出稍微的一些看法。
“作为宗子能够沉得住气就是最大的优点。”楼令暂时对中行吴也就这种印象。
荀氏大宗之主与小宗智氏之主有矛盾并不是什么秘密,平时的小争吵比较频繁,以至于矛盾越积累越多,相互之间的相处模式也变得越来越尖锐了。
小主,
因为争吵,所以昏厥?这是中风了吗?
楼令借着灯光再观察一下中行偃的脸,看去并未看出明显的中风迹象。
突发性的中风会怎么样?肢体会控制不住抽搐,一张脸很容易变得扭曲。这样哪怕是事后肢体可以调整,脸上的扭曲只能随着时间流逝变得正常,可是一旦醒过来想表达意思,脸又会重新歪掉了。
目前的中行偃是昏迷状态,真要是中风的话,中风过去不到一天的时间,脸上表情不会那么快恢复正常。
不是中风?考虑到是争吵状态下昏厥过去,情况会比中风更加严重,也就是极大概率出现了脑淤血。
一旦真的是脑淤血,昏迷过去想再醒过来可不容易。
到了现代都拿脑淤血无法自然醒来的人,没有太好的唤醒办法,何况是在春秋时代?
考虑到中行偃是突然昏过去的实际情况,卧室之内有那么重的药味,明显是平时药吃个不停啊!
进来的时候没有凑太近观察,后面就更不好凑上去了。
“出去外面说吧。”楼令提议。
不排除中行偃是真的昏厥过去,后来醒了一直继续装昏迷的可能性。
只是吧……,不管中行偃是真的昏迷不醒,亦或是醒了继续装昏,楼令都没有进一步介入的欲望。
几个人来到外面。
“去偏厅?”中行吴询问。
不是说两三句就散场,一直待在卧室外面的走廊,比较不合适啊。
他们来到偏厅。
即便是面临非同一般的状况,荀氏没有丢了待客之礼,该上什么待客之物都备了个整齐。
所有人分别落座。
待的位置是荀氏的地方,宗主中行偃未能到场,宗子中行吴不会去坐,小宗之主智罃没有资格,主位自然是空着了。
“说吧。”楼令没有点出话题。
还是那一句话,先别管中行偃是不是真处在昏迷状态,出了这样的事情,总该是拿出一个解决的办法。
当前是出征在即的状态,荀氏之主陷入昏迷,南征是不是要少了荀氏呢?
那还是国家层面的事情。
然后,旬氏之主昏迷不醒,他们事先内部有极大的矛盾,接下来将是一个什么样的走向?
如果旬氏爆发内乱,规模会有多大,有哪些家族会第一时间介入或被卷进去呢?
即便是只有旬氏自己内乱,其实不可能说不会影响到国家。
作为中军将的楼令现在需要思考的事情太多,局势也将随着他做出决断,倾斜于所想要的发展方向。
中行吴抿了抿嘴,说道:“可否请姑祖父派来医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