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君臣交谈

旁边的寺人端着盆子凑上来,等着楼令将鱼处理好放进去。

寺人不敢动鱼就对了。

对于钓鱼佬来说,钓到鱼在收竿的时候,谁都别特么掺和,必须是亲自将鱼收纳起来。

看到鱼钩,会发现已经跟现代的鱼钩没有区别,一样的款式,材料是钢。

当然没有区别了。这是楼氏出产,本来是楼令用来钓鱼,后面送了一些给相熟的人,其中包括晋周这一位国君。

乐意钓鱼的人无论在哪个年代都不少,古时候是闲得发慌的达官贵人进行休闲,要么是实在没有吃食进行尝试的人;到天朝的日子变得好过之后,多数富人真的很喜欢没事去钓上几竿,一套钓鱼工具几十万,只能说不少人真舍得买。普通人的钓鱼工具可能一般,清闲的时候很乐意在溪边、河边、水潭边一坐就是一整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楼令看着放入水盆里面的鱼,整个人看上去非常乐呵。

钓到鱼的成就感很容易让人满足,尤其是枯坐了许久才钓到鱼,那一瞬间的喜悦感会很强烈。

所以了,钓鱼佬为什么会看着精神不怎么正常?因为钓鱼期间大多数时间是在枯坐,人不是在发呆便是想东想西,钓到鱼再突然间的一惊一乍,真的不像是正常人的样子。

楼令甩竿之后重新坐了回去:“南征的有功之士名单,下军将还没有提交给臣。”

君臣肯定不是单纯钓鱼,一些正事用闲聊的方式提出来,显得比较亲密了。

“南征回来的将士,情绪普遍比较低落啊?”晋君周问道。

楼令摇了摇头,说道:“这一次打得比较乱,该是还没有搞懂为什么会那样乱吧。”

其实有什么不好懂的呢?

整支军队可以视作触手,大脑没有跟得上节奏,可不就让触手无所适从了嘛。

晋君周就抓住了关键,说道:“下军佐缺乏指挥大兵团的能力?”

问是那么问,看晋君周的态度就很明显,认定就是那样子。

“会锻炼起来的。”楼令只能这么说。

只有妖孽才不经过一个学习的过程,直接上手就可以玩得很溜。

历史上这样的人并不多,打出辉煌战绩的更是少之又少,比较出名的便是韩信与卫青了。

怎么没有霍去病?他有在基层锻炼过,初次指挥一千突骑兵发挥出超高的现场指挥才能,后面指挥的部队在数量上并不是太多。

韩信也在基层待了很久,没有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之前,官位最高就是督粮官。成了大将军就立刻指挥十万以上的大军,最为夸张的是走到哪都能拉出数十万能打的军队。

卫青是马奴出身,他在上林苑经过稍微的锻炼便被委以大任,率军攻打河套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要说韩信与卫青、霍去病谁更具备含金量,无疑就是韩信了。

卫青与霍去病背后有着历经“文景之治”的汉帝国在支撑,几乎不用为后勤补给而发愁。

韩信背后的刘邦肯定有实力,但是怎么跟全盛时期的汉帝国相比?更过分的事情是,刘邦每每将韩信的部队抽走,韩信很多次是从无到有又拉出一支能打的大军。

所以了,以为兵仙只是单指能打吗?真不是的。

古今中外类如韩信者少之又少,一个巴掌的手指头都掰不完,要不怎么是“国士无双”成语典故的主人翁呢。

楼令怎么回事?他算得上是白手起家,只是别忽略了晋国也是当世强国之一。

大好环境之下,有能力的人比较容易崛起;能从困境中崛起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人中龙凤。

当然了,晋国跟其他国家也不一样,允许底层的人向上爬,期间楼令还补了一个杞国公族后裔的补丁;其他国家?要是有某国公族后裔的身份,得到的待遇不会差,只是别想爬上国家的高层。

多数国家真正的高层是公族封君,他们把持了所有的重要岗位。恰是这样的格局,慢慢已经变成一潭死水,得不到新鲜血液的补充,陷入了持续的腐朽趋势。

不正是那样吗?一个国家要是来来去去都是那些家族把持权柄,整个国家就会变成他们的私有物,断绝上进通道让有才能的人无处施展,有才能的人平凡度过一生,或是他们跑到其他国家发挥才能。国家肯定是变得越来越差,绝不可能会是越来越好。

楼令跟晋君周聊了一些关于国内有多少可以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人,算来算去大概也就三个人。

那个大兵团,所指的兵力数量是超过十万为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