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晋国要召开会盟,在诸多国家联合起来攻打齐国的当下,对于那些国家来讲是一个好消息。
换而言之,晋国要召开会盟对齐国可就不怎么友好了。
等晋君周向各国派出使者,先后得到消息的国家会出现不同的反应。
“臣以为,君上所派的使者可以隐晦提醒列国君臣,齐国可能会被逼得在冬季继续展开军事行动。”楼令说道。
士匄赞同道:“还是中军将睿智啊!”
其他人也是一副深以为然的模样。
呃……,这种事情不是稍微一想可以想得到的吗?
所以,并不是楼令有多么的先见之明,该说的事情是其他人没有动脑子。
只是吧?在场除了士匄开始从长远来看待事情,其他人就跟脑子生了锈似得。
不过,难怪他们被提醒才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实在是冬季继续展开军事行动的例子太少了。
楼令那是以己度人。
从齐国君臣的角度出发,他们很不容易才贿赂到晋国君臣没有干涉,心里也清楚不是没有额外原因,比如晋国当前也在面临困境。
任何的事情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出现改变,同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任何人的反应都不可能完全一样。
列国组成联军干涉齐国对莱国的军事行动便是变化之一。
然后,有了列国组成联军,怎么可能让晋国没有新的动作呢?
甚至齐国君臣都能够笃定一点,列国组成联军就是晋国所促成。关于这点齐国君臣猜错了,晋国君臣单纯提前估算到了鲁国和莒国对齐国军事行动会有的反应。实际便是晋国并未进行推动,只是在等待而已。
不管齐国君臣是猜对还是猜错,反正列国组成联军就是事实,哪怕晋国不举行会盟,现实情况就是在逼迫齐国君臣必须在冬季继续展开军事行动。
“寡人会那样做的。”晋君周其实也想到了,只是没有说出来。
谁让晋君周面临收回权柄的困扰呢?他平时肯定要多动脑子了。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一个事实,多动脑子不一定会增长智力,可是脑子一直不动则一定会出现智力退化。
会议结束。
一众人先出大殿,将要到宫门的时候,中行吴开始了自己的动作。
其实也没什么,中行吴就是当面告知几位卿大夫关于中行献子的丧礼进度。
先前那不是情况特殊吗?中行献子下葬的时候,好些卿大夫并不在国内,他们也不可能因为中行献子的丧礼而放弃出征。只能说让荀氏配合国之大事了。
“自然。”
“必去。”
“未曾忘记。”
各种各样的答复,简而言之就是会补上该有的流程。
“如此,吴静待诸位前来。”中行吴说完不再多事,默默随行出宫。
刚才中行吴有说时间吗?补上中行献子丧礼的相关流程,其中之一就是正式通知受邀者时间,只不过会是等归各家,再有荀氏的族人上门通告。
这不,楼令回到家不久,有中行喜前来拜访,当面说出补上丧礼流程的时间是在六天之后。
“老夫会携子前往。”楼令给予答复。
中行喜再次行礼,随后提出了告辞。
这个中行喜是谁?他是中行献子的同母弟弟,只是被归纳在中行氏,也是中行吴的叔叔之一,比智罃在血缘关系上更近的叔叔。
楼令当然不会亲自送中行喜到大门口。
送中行喜到大门口的人是楼小白。
而楼小白重新回到主宅,坐到了楼令对面的座位上,很是感慨地说道:“荀氏之主仍旧兼任与小宗之主,荀氏大宗和小宗的祸事不算完。”
那可不是嘛。
就算是中行吴能够忍住,不再拿整个家族的资源增强中行氏,轮到下一任大宗之主又兼任中行氏之主可以忍得住吗?
再者说了,有了中行献子的例子摆在那里,荀氏其他小宗心里已经有了一根刺。
所以从理智的角度出发,中行献子死前就应该安排其他嫡子接任中行氏之主的位置,不再是大宗兼任小宗之主的格局。
可是,中行献子并没有那么做。中行吴更是已经同时兼任中行氏之主的位置,看着并没有解决掉这个祸根的打算。
“父亲,明年孩儿去秦地?”楼小白主动提起这件事情。
楼令颔首道:“不出意外的话,你需要去秦地。”
今年算是特殊情况,楼氏需要给郤氏助拳,暂缓了对义渠的大动作。
其实,等于楼氏也暂时放松了对秦国的警惕。
秦国可还没有灭亡,他们只是被驱赶到了遥远的西边,自认为积攒够了实力绝对会卷土重来。
碍于晋国与秦国中间相隔千里以上的无人区,再来就是晋国有太多的敌人,楼氏作为晋国重要的一份子,肯定无法集中力量来解决秦国。
实际上,楼氏能够集中力量也不会是优先彻底解决秦国,目前义渠的优先级排在了秦国的前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带福一块去。”楼令想了想又说道:“我已经请示君上,拆除秦国宫城的一些建筑,你们可以住进不是宫城的宫城。”
在当前,住进宫城并不算犯忌,只是一些建筑确实是需要拆掉。
那是被灭的诸侯国太多,他们遗留的宫城先后被重新利用了起来,给予的一种既定习俗。
要是步入大一统王朝?天无二日的情况之下,皇宫就是皇宫,哪怕变成废墟也是皇宫遗址,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随便利用那块地皮。
楼令就是知道没有那么多的忌讳,才会去开那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