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先这样,再那样

可以说,不是晋国不想取代周王室,完全是一次次内战搞得元气大伤,有能力压制一些强国,没有能力去取代周王室。

楼令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所不知道的是挽救了哪些人。

没有郤武子担任晋国的中军将,历史上是先由韩厥担任晋国的中军将,后来智罃又担任晋国的中军将。

栾书与韩厥在任期间,晋国的郤氏和栾氏先后被灭,他们对外的姿态很难强硬得起来,长期就是霸权不稳,偶尔被楚国夺去霸权。

轮到智罃来担任晋国的中军将,在他的力主之下对吴国展开全面的扶持,可算是挽住了晋国的颓势,同时也完成了对楚国的战略包围。

后面,智罃将赵武这个女婿扶了起来,也将不少政治遗产交到赵武的手上。

所以说了,赵武小的时候历经一劫,后面像是成了天选之子,持续不断有人送遗产。

得了那么多好处的赵武,他将赵氏发展得比赵盾时期更好,只是在国家大事上的成就,实在是很难进行评价了。

怎么个难以评价法?赵武担任晋国中军将时期,最大的胜利是对战齐国获得,跟楚国的较量不算占太多的上风。最后,他也只是跟楚国展开第二次“弭兵会盟”,确立了晋国和楚国共同作为霸主,不再继续保持高强度交战的格局。

也是在赵武手上,晋国颠覆了武德充沛的核心价值观,等韩起和士鞅先后担任中军将,搞得晋国乌烟瘴气,一直到赵鞅面对吴国的挑战,晋人普遍诡异地失去战而胜之的信心。

可能是当时的夫差灭掉楚国吓住了晋国君臣?

亦或是,夫差率军北上到“黄池”会盟,展示了两万披甲之士,吓到了晋国君臣?

事实是,若非晋国时任中军将的赵鞅顶住心理压力坚持要付诸武力,晋国不止会丢大脸,也要失去天下霸主的宝座了。

楼令直接或间接灭掉栾氏、韩氏、赵氏,到底是不是在为晋国除害呢?

三家分晋之二的赵氏和韩氏覆灭,从赵氏和韩氏的很多所作所为,到最后分裂了晋国,从结果来论就是楼令帮晋国除了两大祸害。

在目前,楼令最大的野心是帮助晋国取代周王室,他要是干成这一件事情,其它学术上也有诸多成就,无论其后的子孙做了什么伤害晋国的事情,反正楼令在历史上的地位应该是低不到哪里去吧?

当然,说得是只伤害晋国,扯上对异邦引狼入室这种事情,遑论楼令都做过什么事情,只要是楼氏帮助异族入侵中原,一定是要给楼姓抹黑,别说楼令这位祖先了。

楼令当天就向中行吴辞行,没有丝毫犹豫启程离开。

“父亲跟新军佐说了什么,他变得那么热情?”楼小白是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楼令说道:“为父告诉他,谁敢挑起内乱就灭谁。他当然会变得很热情。”

中行吴想灭掉智氏,最大的麻烦就是有外力干涉。

而楼令展现出来的态度,聪明人知道不是单独针对谁,针对的对象是所有人。

楼小白没有反应过来,惊道:“父亲威胁新军佐了?”

“不对……”楼小白反应过来,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说道:“那他的确是该心情放松许多。”

既然是含括了所有人,荀氏内部不稳的前提下,有那种约束对荀氏是一件大好事,怎么不会让中行吴放下最大的担忧呢。

楼令对楼小白的慢一拍皱了皱眉,说道:“你要习惯从全局出发,不要受于局部的局限。”

但凡是从全局作为出发点,眼界怎么都会变得更开阔一些。

什么叫受于局限?简单来说就是太容易干出“坐井观天”的行为操作。

人才与人才的差距在哪里?

拿三国时期为例子,无论是曹魏还是蜀汉,两边无论是自身什么情况,他们最大的志向都是天下归一;轮到孙吴的最大志向是一方割据,他们也就无愧于“江东鼠辈”的这个称号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楼小白张了张嘴,想解释……,知道任何的解释都会显得比较苍白,干脆认错:“孩儿知道错了。”

“这次你去秦地……”楼令习惯性的要交代什么,想到了什么事情,转为说道:“无论多么忙碌,记住不能忘了对‘新田’发生什么事情失去关注。”

本来,楼令是想嘱托楼小白到了秦地该怎么做事,一想到是个考验,凡事都嘱托很不像话,顺着刚才的话题讲关注全局了。

楼小白严肃地答应下来,心里却是想道:“有父亲坐镇‘新田’呢,发生什么事不能镇压下去?”

这个……,好像不是那么好说啊。

列国在君权交替阶段最为危险,新君上位没有建立威望,可能不被当一回事。

晋国的权力交接分为两个部分,君权的交接以及中军将的权力交接。前者是君权与卿权的矛盾,后者显得更为复杂。

这么说吧?晋国的中军将衔接着国君与贵族,既要压得住君权,也不能让贵族阶层太过作妖。

有那种责任的中军将,真不是谁上都行。

对晋国来说,比较幸运的地方在于历任中军将最差也是旬林父那种档次,厉害如赵宣子(赵盾)、栾书、郤武子就是属于在内压得住,对外干了大事业的中军将了。

之前,楼令不是干了很多大事业吗?威望方面应该没有问题才对。

那是之前楼令并非在任的中军将,他无论干成了什么事业,中军将另有其人的情况下,最大的功劳都是属于时任的中军将。

因此,楼令在晋国军队扩编出力良多,不是栾书死得不名誉,功劳算不到楼令的头上;郤武子担任中军将,只要他信任且重用楼令,无论楼令将什么事情办得多么漂亮,功劳的大头一样是属于郤武子。

只能说那样没有毛病。

领导愿意信任且交代事情办,需要先了解得到信重才能办事的“因”,才轮到被嘱托的人办得漂亮所结的“果”。

更透彻地来说,有本事的人一大群,不是人人都能够获得办事的机会和权利。

那样一来,事情办成之后,给予机会的人分润功劳,有错吗?显然没有什么错啊。

当然会有人不那么认为,认定只要是自己办成了事情,功劳就一定必须是自己最大,尤其是一点都不想分润给任何的谁。

楼令不是那样的人,只是同样不能接受丝毫没有收获。

事情扯回来,楼令上任成为中军将,必然是需要翻新篇。

那么,楼令成为新一任的中军将之后,一样需要一个重新积累威望的过程。

这种事情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