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毛病的。
“寡人原以为足下乃是蛮夷,今日得见……,并非如此啊。”晋君周不是在嘲讽,表达出不理解寿梦之前为什么会那样而已。
晋国与吴国并没有利益上的冲突,相反因为楚国的存在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吴国并不强大,乃至于说对比楚国或晋国会显得很弱小。
为了达成对楚国形成战略包围的晋国要拉拢吴国,吴国无论是为了获得各种投资的好处,亦或是有个大哥能够随时罩着,理智就该接受晋国的好意吧?
偏偏寿梦就是不,他面对晋国四次的善意,一次次用戏耍作为答案。
“有一事请教。”楼令也不等寿梦给出回应,问道:“我国可是欺凌过吴国?”
问的是晋军攻破“梅里”之前。
寿梦摇头说道:“未曾。”
楼令满是不解地说道:“即是如此,寡君屡屡善意对待吴国,为何足下屡屡不识好歹,乃至欺凌相对呢?”
“乘为了激励国人,故而冒犯伯国。”寿梦给出答案。
这个答案怎么样?
反正晋君周听了眉毛绞得跟麻花似得。
楼令倒是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按照寿梦给出的答案,他就是想用戏耍晋国来证明吴国一点都不差,培养吴人的骄傲心理。
那样真的可以让吴人感到自豪吗?确实是能够的。
好比如,谁都怕某人,一人就是不怕,会不会让他的一众小伙伴觉得很牛逼啊?
国家的层次同样是那般,多数国家对某个国家怕得要死,有那么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却敢招惹,只要没有被清算或击倒,民族自信心也就上去了。
“所以你很清楚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楼令问道。
寿梦苦笑说道:“实在没有想到伯国会出兵渡江。”
这条大江的存在就是很多政治人物的依仗,他们认定敌人面对大江会抓瞎或是发怵,待在大江南岸便能肆意妄为或偏安一隅。
事实是什么?大江确实是一道天堑,保护了很多的南方割据势力。更现实的情况是南边的割据势力,通常他们也威胁不到大江以北的统一政权。
别说是寿梦没有事先预料到,不是郤武子非要入侵吴国不可,其余人真没有入侵吴国的打算。
要是让寿梦冒险成功,多次招惹晋国之后没有付出代价,吴人的心气可不就被培养起来了嘛。
回过神来的晋君周对寿梦有些另眼相看了。
本钱少不是事,晋国也是从弱小发展到强大,壮大之初不是一样多次冒着巨大风险在做事吗?
所以,想要弯道超车的捷径就是进行冒险。
要说寿梦没有考虑后果,他不是讲了吗?并不认为晋军会渡江。
另外一点,晋国最大的敌人是楚国。当时可是有一支楚军在侧,也就是郤武子足够莽,敢在旁边有楚军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渡江入侵吴国。
双重保险都失效,那就真的让寿梦抓瞎了啊!
楼令:“……”
“足下这一次前来,想必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晋君周开始用审视的目光打量寿梦,一边往下说道:“寡人在你履行诺言之后,会接夷昧前来国内安顿。”
寿梦保持着谦卑的表情,行礼道:“乘自然会遵行承诺。”
“今次带长子一同前来,恳求晋侯允许他留在晋国学习。”寿梦再次行礼。
吴国的之前和现在都没有储君。
只是……,当前的既定习俗便是由嫡长子来继承一切。
晋国君臣并没有提出让寿梦交出诸樊当人质的要求,完全是寿梦为了展现诚意。
而晋国君臣之所以没有向寿梦提出那样的要求,主要是楼令认定寿梦是一个枭雄,不会因为诸樊充当人质,受到节制不去干一些想做的事情。
由寿梦主动提出让诸樊在晋国充当人质,一下子让晋君周和楼令对寿梦重新掌权之后,到底会不会听话变得更不具备信心。
明知道招惹晋国的后果会很严重,寿梦就是敢进行招惹,并且前后招惹了四次之多!
面对亲自北上道歉,尤其是还要向郤武子道歉,寿梦也义无反顾地来到了晋国。
小主,
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被轻易拿捏呢?
晋君周让宦官送寿梦父子出宫,邀请楼令到处走走散步。
“吴国会跟楚国作对的吧?”晋君周现在对此有了迟疑。
以前吴国一再主动招惹楚国,不是吴国不知道楚国很强大,也不是双方有什么深仇大恨,单纯就是寿梦想给吴国寻找出路。
寿梦的目标应该没有取代楚国成为南方霸主那么大,更多的是想趁楚国与晋国频频大战的情况下去占便宜。
而吴国一方面一再主动入侵楚国,另一方面也对大江以北实施了扩张。
那样一看,寿梦真的不是在瞎胡搞,有进行相关的规划。
话又说回来,吴国不是有一个同样不怎么样的越国吗?
吴国想要实施扩张,为什么不是死盯着比较弱的邻居越国,非要去招惹强大的楚国?
楼令一番了解之后,稍微找到了答案。
吴国与越国比邻,很要命的地方在于越国比吴国还要落后以及野蛮。
也就是,吴国入侵越国得不到现成开发好的土地,乃至于在越国都没有什么好抢。
入侵所带来的收获会很少,入侵越国的吴军却要面临各种袭扰与破坏,不正是楚国对上吴国的难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