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动员,算上附庸的话,楼氏目前应该能够动员出七万左右的私军。这一部分动员不将没有经过训练的青壮或健妇算进去,只统计经过训练的群体。
怎么说群体,不直接说男性青壮?因为当前的妇女也被计算在紧急征召之列,即便是到战国也有征召健妇上阵作战的习俗。
郤氏的可征召兵源最多,数量绝对在楼氏之上,恐怕是接近十万的数字。
楼氏是楼令抢抓,也就是将指标硬顶上去。
郤氏是本身就有那么厚的底子。
那么,范氏和荀氏呢?他们也有自己的底子,只是跟郤氏没法比。
范氏拉出全部的私军,数量应该只比楼氏略少。
荀氏没有遭到来自外部的削弱,他们却是由于内部不稳,实力不断自我衰弱,目前能拉出四万战兵都算多了。
魏氏不是卿位家族,他们拉出三万左右的战兵绝对没有问题。
相反作为卿位家族的邯郸氏,他们可能出动两万战兵就是极限。
晋国其他的中小家族呢?根据楼令的了解,中小家族普遍出现了人口减少的现象,尤其是战兵的数量都快无法支撑纳赋了。
怎么会那样子?简单就是因为长年征战下来,身板不够厚的家族撑不住,即便是屡次对外获胜,有所缴获是出兵最多的卿位家族分润到更多。
其实就是跟赌博一样,资本更厚的话,可以经常输,赢一把就赢回全部;没有多少资本等不到赢那么一次,事先将底裤都输掉了。
卿位家族出兵最多,同时担负脑力的运动,并且还承担着最大的风险,付出多少拿多少而已,不算欺负人吧?
简单的说,要是晋军败了,卿位家族损失数千或更多,其他家族损失数十到数百,能一样吗?
什么能力越大便是责任越大,玩搓茶壶许愿的把戏啊?
大能力者愿意普世救人,那是他有着高尚的情操。
若是大能力者想要毁灭世界,可就真的是:毁灭你,与你何干了。
鱼池之殃这种道理,诸夏的先辈很早就已经知道。
晋国的贵族远比其他国家的贵族活得更现实,太知道叫苦没有用,唯有奋发图强才是硬道理了。
当代的晋国贵族要庆幸一点,可算是换上了愿意让他们休养生息的楼令来担任中军将,继续让郤武子掌权,不出三年还要有更多的中小家族破产。
晋君周为什么越来越对楼令感到放心?不单单是因为楼令拿出取代周王室的计划,跟楼令愿意让其他家族获得喘息之机也有关。
“怎么发起呆了呢?”晋君周发现楼令失神,倒是没有觉得不受尊重,认定是一定在想极为重要的事情,不做出任何打扰的行为。
楼令是在重新估算晋国到底有多少人口。
不那么靠谱地猜测,楼令认为晋国当前的总人口应该是接近五百万这个数量。
只不过,大概是跟楼氏的情况差不多,里面光是奴隶要占近百万之多。
那么多的奴隶当然不是这几年抓来。近几年俘获或列国赔偿的奴隶,加起来有个三四十万之众,可是晋国本身就有很多的奴隶。
在当前,奴隶哪怕是有了娃,娃也是奴隶的身份。
因此,晋国拥有近百万奴隶的数量,真不显得有什么夸张的地方。
其他国家的奴隶数量不会少到哪去。
拥有约五十万人口的鲁国,奴隶应该有个七八万?算是比例比较夸张的一个国家。而现在的鲁国奴隶还不是最多的时候,到春秋末期鲁国有约六十万人口,奴隶的数量绝对超过十万。
小主,
一直到满清灭亡之后,乃至于是到了民国时期,奴仆并不列入人口统计。
所以了,真要算晋国当前的人口总数,不能将奴隶算在内,大概是四百来万的样子。
楼令给晋君周的数字比较保守,说道:“臣以为,该是有三百七八十万?”
晋君周惊了一下。
三百七八十万的人口多吗?这个要看在什么时代,对比列国的数量。
“楚国呢?”晋君周不相信楼令没有估算过楚国的人口。
楼令还真专门收集过数据,只是一样做不到准确,说道:“现下的楚国应该有三百二三十万的人口。”
晋君周再次感到惊讶:“他们连续历经四次惨败,国内的动乱也一直在持续。”
“所以,楚国之前的人口远不止三百三十万。”楼令说道。
楼令是将包括生活在楚国势力范围的蛮人一块算进去,其中包括奴隶的数量。他也清楚三百三十万一定不是一个准确的数据,出入方面可能还会比较大。
现代历史学家从各种资料进行查阅,认为春秋中后期的楚国人口应该是二百八十万到三百万之间浮动。
步入战国之后的初期,楚国的人口暴增到八百万,赵魏韩加起来接近五百万人口,宋国拥有八十万人口。
那其实就是生产工具推陈出新,也就是大量使用了铁制农具,开垦了更多的耕地,使得列国的人口得到持续增长。
至于战国阶段的楚国为什么人口暴增到八百万?别忘记他们覆灭了吴国、越国、鲁国以及好多小国。
生活水平确确实实是跟人口挂钩,只是不一定生活水平越好就人口更多,也可能是生活水平太好让人口出现断崖式的下降。所谓生活水平讲得是科技带来的生活便利,不是指个人所拥有的财富数量。
“中军将说得对,楚国绝不是一次可以消灭,只能长久进行削弱。”晋君周说道。
“郑国还有多少人口呢?”晋君周没有忘记楼令所做的规划,最快三年后要将郑国灭亡。
楼令说道:“现在的郑国是地少人多,该有接近二十八万人口。”
可能提到过了几次,势力范围大幅度缩小的郑国正在面临很艰难的问题,那就是人口实在是过剩,尤其是失去土地的“大夫”、“士”、“徒”太多了。
以郑国还有二十八万人口为基数,里面却是有着超过四万可纳赋的人员,简直就跟一个被极尽压缩的火药桶似得,炸起来不是将自己炸得尸骨无存,便是一股毁灭他国的力量。
现在的郑国君臣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们采取的操作是将有限的地盘尽可能分出去,试图开垦出更多的耕地养活那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