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二年朝廷最能引起热议的一件事,就是翰林院、国子监再一次举办考试,要再次招收一批官吏。
新朝的翰林院已经被王伦改得颇类似后世中科院、社科院以及工程院的复合体,只要有一技之长,在某个领域有独到的知识掌握,王伦就愿意给他们官做。
至于国子监,则更类似于中科院大学,是对选拔出来的天下诸行省学堂学子们的进一步学习和钻研的地方。
王伦的设想,是将事关民生、军工的一切技术新发现与改良,经由帝国最聪明的那一群人整合,并在天下各行省以作坊群的工业区形式,将技术转为实用。
他很清楚,华夏王朝的固有疆域实在太大了,受限于时代的交通情况,技术的扩散是非常缓慢的,这就导致某个技术改革,往往只能局限于某地。
比如前汉就发明出来的人力稻谷脱粒机“禾戽”,已经被改良为扇车,却只流传到了江汉平原一带;又比如在江南一带率先出现的花楼纺织机、水力纺织机,仍旧只在浙江、江南行省等少数几个府县流传。
内部技术的缓慢扩散,就导致民间工匠艺人“敝帚自珍”,这显然是不利于新汉以“军工复合体”的方式长久存在的。
受限于材料学的发展,受限于密封材料的性能,王伦秘密组建的研究蒸汽机的队伍,只是刚刚根据西汉时《淮南万毕术》中的一句记载“枳句来巢,空瓶受燧”,研制出了汽转球。
汽转球只是一个密封的空心球,各有两个弯曲的青铜管连接,以风箱推入蒸汽后,空心球就可以转动起来。
这个略显粗糙的小玩具,让王伦格外兴奋,因为他终于可以解释蒸汽为动力的原理了,这意味着朝廷已经初步掌握了蒸汽机的原理。
只是这个“初步”,仅仅只是迈出的一小步,离可以用于实用的蒸汽机还遥远得很,但王伦还是郑重告诉跟随视察的儿子,一定不要放弃对蒸汽机械的研究。
汽转球的发明,带动的不仅仅是对蒸汽机原理的进一步认知,善于举一反三的汉人工匠们,就在王伦的要求和提示下,发明了风力磨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