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唐高僧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记载的历史,已经过去了快五百年,西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若能打通前往印度的道路,这对于朝廷而言简直是重大的利好。
对于王伦而言,他要将新汉建设成为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工业、手工业化的王朝,所以朝廷势必要寻找更加广阔的商品倾销地,印度就是天然的最佳选择。
伽色尼王国内部的民族成分同样很复杂,非常符合西域的实际情况,王室由西域的突厥人为主,与塞尔柱突厥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境内还有波斯人、库尔德人、大食人、戴拉曼人、信德人、俾路支人等数十个不同的民族。
甚至巴哈剌苏丹这一次带来的伽色尼王国近卫军中,还有葛罗禄人、样磨人、炽俟人以及从于阗流亡而来的突厥人。
也就是说,伽色尼王国的东部,曾经属于唐朝时期的大小勃律国。
伽色尼王国眼下最大的外敌,除了一直视他们为藩属的桑哥之外,就是正在快速崛起的古尔王国。
岳飞还记得从开封府出发前,王伦对他说过的话:“前汉时匈奴崛起,逐月氏人出祁连山而入西域,月氏人南下印度而称王,印度者,奴仆之国也。月氏、波斯、突厥人等皆可入主,今我华夏亦当入之!”
总觉得陛下这个“入”字有些怪异,但岳飞也不好直接发问,但是到了西域之后,岳飞才明白为何汉唐时要不停向西攻打了。
除了良马之外,西域产白叠棉布、产苜蓿、产葡萄、产西瓜,这些可都是好东西啊!
而且工部派来的官吏已经在夷播海等西域大湖发现了天然碱,朝廷已经有意在武威城新建一座玻璃作坊,这样朝廷就可以将一直受限于原材料的玻璃产业发展起来。
西域带给中原的最大好处,是丝绸之路彻底打通,这一条商道不再被西域商人把控,大批的汉人商队也从河西之地出发,或者走宁夏行省漠南大道,在高昌城经叶密立城翻越葱岭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