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筑前国大屠杀

倭国在白江口之战惨败后就派出了大批的遣唐使,意图效仿大唐的一切,只可惜他们始终只学到了一点皮毛。

最典型的,是日本倭人学会了唐朝流行的抹茶,但茶圣陆羽时代,汉人或者说中原地区的饮茶习惯就不断在发生着变化,到了前宋以及新汉,炒茶已经取代了抹茶,新汉的砖茶畅销四海,却唯独无法进入日本。

折彦质在观察了对面的倭军数日之后,便主动发起了进攻,平忠盛作为防守方,便兵进数十里,驻扎在了三日月山,他准备依托地形阻击汉军的进攻。

在倭语的语境中,借用汉语的“三日月”,大概意思就是每月第三天的月亮,也就是新月,所以这里的地形一目了然,大致是一个环形,总体对防守方有利。

可惜平忠盛的对手,从张顺换成了折彦质,张顺善打水战和游击战,而折彦质可是参与过新汉与金国大规模骑兵、步兵对冲战争的,破解平忠盛的防御对他来说,有点儿难度,但困难不大。

折彦质这一次带出来的,只有一万两千朝鲜兵,另有水师陆战营五千,包括他从真定府带来的六百骑兵。

王伦给水师陆战营的定位就是打登陆战和攻坚战,所以陆战营的火器配备率超高,虽然少有大型的红衣炮,但小型火炮多,弩手比例超过弓手,投掷兵的比例也是汉军之中最高的。

平忠盛此刻就坐在三日月山西侧的半山腰,背后围挡了一圈屏风,他身披华丽夸张的铠甲,坐在小马扎上,手中摊开了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个汉字“折”,这是倭军斥候探得对面汉军将领的旗号。

由于与前宋的文化交流并不多,平忠盛不清楚府谷折家的名头,而倭语借用汉字,“折”的本意是季节,又引申出了“机会”。

看来这是一位擅长抓住战场机会的中原大将啊!

平忠盛召集而来的诸国军队,仍旧是以大量低级武士为主力,也招募了不少拿着竹枪的足轻,他很不想打,但是西海道的战场形势逼着他必须打。

折彦质此刻就立在两军阵前,三千陆战营士兵排列在前,军阵肃列,一万余朝鲜兵排列在侧,虽然同样队伍整齐,但给人的观感就是不如汉人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