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章 天生的奴才

第994章 天生的奴才

也并不是所有的倭人平民都会沦为奴隶,西海道几个令制国内,被朝廷占据的矿场,就有大批倭人奴工在辛苦劳作。

可以说这些已经被朝廷收归官有的矿场,几乎在被占据之后就第一时间恢复了生产,萨摩国的一处小银矿,就与对马岛的小银矿,已经挖掘出了第一批矿石,并送到了山东行省。

这两处小银矿的矿石基本都是银铅共生,倭国的分离技术落后,朝廷也不愿意将先进技术扩散出去,所以这些工作都是由山东行省的官办作坊来完成的。

银铅共生的分离,是朝廷推广了的唐朝就出现的灰吹法,为此早在洪武七年,朝廷就颁布了诸多禁止外泄的技术名单,并不断以舆论宣传保密的重要性。

本朝的工匠地位,几乎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以来的最高点,自洪武开国以来,天下诸行省授民爵的工匠,已经超过了七十人。

每授爵一人,朝廷就会大肆宣传,尽管民爵并不能让受爵者成为勋贵,但社会地位得到提高,这让天下的工匠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朝廷的尊重。

在朝廷诸部寺之中,工部的技术官员比例是最高的,因为工部尚书凌振本人就是工匠出身,凌振和柴进也是开国以来唯二坐在尚书位置十余年不曾变动的高官。

户部的技术型官吏比例则是第二高的,要知道户部从来都是一个大部,两个以技术官员为主的部,使得新汉朝廷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以来,技术官员的比重也越来越高。

其实负责养马的太仆寺也是几乎全员技术官吏,但养马一直被视为“医”的范畴,与这个时代天下认知中的“工”,是两个概念,而且“文”“医”不分家,所以低调的太仆寺,很少被朝堂官员们认为是技术部门。

这是王伦一直追求的结果,赵佶父子跪得太快,新汉在前期不得不接收了大批投降的前宋官员,但好在通过对教育制度的改革、对科举制度的改革,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年轻官吏逐渐取代了旧官僚们。

前宋有新旧党争,从某种意义而言,赵佶也是支持新党改革的皇帝,但他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强国,而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舒服,皇室消耗了大量改革带来的好处,反而培养出了一大批的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