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开国十余年,王伦带给天下的最大改变,就是对战争行为和思考的改变,每一场战争固然投入巨大,但收益也是巨大的,而且朝廷愿意将战争红利让给天下,尽量让所有人都受益,战争不再被视为穷兵黩武的行为了。
广西这个地方,山多水多,成块的平原少,可耕地就少,所以百姓们很难指望着朝廷均分了的土地发家,属于是南方民风最彪悍的行省。
此前王伦派了高可立坐镇,高可立便整编原有驻守此地的前宋军队,招募山民,严肃军纪,大致梳理了广西诸都督府。
但军队梳理之后,日常工作就是剿匪、平定诸蛮叛乱,大的战事没有,小的战事不断,而且黔中行省几家跳得欢的土司也已经被镇压了。
湖南的高可立与刚上任不久的卢俊义联手,以湖南、广西兵,生擒了“飞山蛮” 杨正修、杨正拱兄弟二人,一发送到东京城去了。
之所以如此轻松,是因为以田、杨两家为首的土司,都是支持朝廷的,毕竟朝廷对黔中行省的态度,一向是积极开发、以较为平等的态度与地方势力对话,没有哪个不长眼的土司想要造反,然后将朝廷大军引来的。
所以广西官员们都觉得,朝廷是时候对大理国动手了。
对于广西官员们的热切,汪藻也看在眼里,尤其看到大理国迎接自己的石城郡守高寿彝之后,他看向这位的眼神都发生了变化。
高寿彝只感觉脖子凉飕飕的,中原上国派来的使者,大多很是儒雅随和,这位汪藻看上去也是个文人,他只希望这位也好相处一些。
汪藻只是在那么一瞬间露出了些杀意,随后便很好地掩饰了起来,尽职尽责地按照王伦的要求,与大理国的官员们谈起了本地的风土人情。
王伦派汪藻来,首在收集从大理国传入中原的舞乐,其次是收集各种情报,因为汪藻爱读《春秋左传》和《汉书》是出了名的,他还写过两卷《裔夷谋夏录》,讨论了辽国自称中原、金国攻灭辽国的历史和原因。
所以这位文质彬彬的读书人,信奉的学问有些复古,是前宋以来极其少见的公羊儒派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