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自然引发了不少改了信仰后相当坚定的绿教徒的反对,他们的反对无效,于阗国的第一届吏员考试仍旧举办,选拔出来的官员,没有一个是绿教出身。
在于阗国的官僚体系大致粗设之后,李光信便主动上书,希望朝廷派来支援,协助于阗国组建学堂、推广中原教育,并迎请孔子画像作为供奉。
于阗国如此上道,朝廷自然也有表示,于是播仙城、伊吾都督府、敦煌府三处边境设了商税哨卡的地方,皆出台政策,凡于阗国与中原往来之商队,不再额外征收关税,一如中原内地商贸事务。
这个消息传到高昌城后,高昌回鹘名义上的可汗毗伽汗也急了,自汉军重返西域后,高昌回鹘将伊吾、高昌、庭州三处对汉军开放,允许汉军驻军,允许北庭都护府重建。
对于高昌回鹘的配合,朝廷也没有太过分,并没有抢夺在这些城池的征税权力,当然伊吾都督府是个例外,毕竟这里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可以说高昌回鹘除了多了北庭都护府在高昌、北庭两座城外的营地,其他权力并没有任何损失,跟中原的贸易也未断绝。
现在于阗国如此积极,毗伽汗也不甘落后,高昌回鹘已经无法被统合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势力,一切贸易往来都得仰仗中原,总不能仍旧被中原区别对待吧?
于是毗伽汗也跟着上书,希望朝廷在高昌诸城开办学堂、推广汉家教育,并享受在关税方面的特权。
他额外提出请求,希望国子监开放名额,允许高昌回鹘诸贵族子弟前往京师求学。
这样的请求王伦不可能不答应,实际上在马灵第一次前往西域搜集情报时,朝廷那时在西域的默认盟友是更加主动的东喀拉汗国,但随着岳飞在西域突飞猛进,为了改变西域的信仰,阻挡绿教的继续入侵,信仰佛教的高昌回鹘就愈发被朝廷看重了。
高昌回鹘对汉军的到来很是配合,而朝廷也没有刻意压榨,北庭都护府、韩世忠、史文恭两军的后勤,都是从内地运送而去,并没有强行要求高昌回鹘提供粮草的。
双方的态度都很友好,彼此之间也能够沟通,这让毗伽汗认为,便是高昌回鹘被朝廷直接派官员管辖也是可以的,反正这里的汉人少,地方自治权仍旧在回鹘贵族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