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定府时,朝廷抽调了几名懂漠北各部落语言的小吏,基本都是出自草原东部部落的漠北年轻人。
虞允文派了个翻译,找来了几位面容苍老的牧民,他很和善地询问,北海周边有多少条入湖的河流,听说有一条流出的河流,是在什么地方?
“北海有大小三十余条河流注入其中,这条色楞格河就是最大的一条,我们也称呼她为额根水。在北海的北面,数百里之外,有一条流出的骨厄剌水,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去过那里。”
一个老牧民介绍地说,他指着波光粼粼的北海,语气充满了自豪。
虞允文点着头,他其实就是沿着色楞格水北来的,翰林院要收集天下河流走向,这本就是他的本职工作之一。
“骨厄剌水出海的地方,非常宽阔,大约数里长,白浪滔天,水流激荡,很是壮观!”
老牧民的口音很是急促,不住用双手比划着,年轻的翻译便将他的话翻译成众人能够听懂的汉语。
虞允文便决定去骨厄剌水的出海口看一看,据他所知,北海的北侧或许有中原人曾经去过,但从未在任何史料记载出现,他深信自己若能去骨厄剌水那里,肯定能够在史书中提上一句。
这就是青史留名的大光荣啊!虞允文激动了起来,然后他注意到,跟随自己前来的官吏们,一个个都很热切。
大家都是读书人,都知晓北海以北的情况,从来没有在史书详细记录过,那么我们就将是第一批抵达那里的中原人!
虞允文询问了许多,他又爬上马车车厢顶部遥望,只觉得北海实在太宽阔了,一眼望不到边际,初夏的水鸟已经云集,天空布满了盘旋的黑点。
“北海每年九月即冰封,至十二月海面结冰,厚可达四尺余,有使鹿部驾鹿车往来,毫无阻碍。及春三月,冰雪始消融,至七月,海水转暖。其海多热泉,此地牧人多以热泉盥洗、煮食。又海上多海怪,短吻肥身,有鳍,面似鼠而多须,其声呕哑嘲哳,善凿冰洞,食之不饥!”
虞允文将他看到以及打听到的有关北海的信息都记录了下来,还特意询问,牧民所言的海怪能吃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