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也开口道:“虽说听得不是很懂,但是那小子说得不错,朝廷要想办法让世家、地主豪绅这些,把藏在地窖里面的钱财拿出来使用。”
“太上皇,您也知道,朝廷每年都在加印铜钱,但这铜钱还是不够用,更不用说金银了。”
“那绢帛丝绸,都能拿来当钱财使用,可见这铜钱缺到什么地步。”
房玄龄说得不错。
这大唐都开国十二年了,前朝的五铢钱还能在百姓手中看见。
尽管朝廷早就下令废除五铢钱,百姓不认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朝廷印出来的铜钱太少了。完全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李渊点了点头,总结道:“所以啊,朝廷不可再固步自封了,要放眼于未来。百官也不能天天抱着四书五经、儒家典籍摇头晃脑,要深入到百姓中去,要真正的从百姓需求出发,解决民生问题。为政一方的官员要思考怎么让治理之地的百姓富裕起来,而不是每年应付式的征税、上交国库,然后就高枕无忧了。”
“改革?”
房玄龄跟杜如晦脑海中闪过这两个字。
只是这天下才稳定没多久,如果大张旗鼓的改革,不说困难重重,光那几大世家,都是横在朝廷面前的一座大山。
一个不好,就会天下大乱,烽烟四起,到时候苦的还是百姓。
“太上皇,您的意思是朝廷必须要改革吗?”
房玄龄跟杜如晦相视一眼,忍不住的问出心中的想法。
“改不改革,那朝廷,是你们这些当臣子思考的事情,朕又不是皇帝,朕才不去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李渊搭了一个二郎腿,让力士把陈小子送给自己的老花镜拿了出来。
戴上眼镜后,李渊从身旁的柜子抽屉中拿出两叠报纸。
“你们如果有什么想法,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做,这些报纸可以看看。”
“这些都是朕接手日报社开始,从第一期到昨天所发行的最新期刊,所有的报纸。”
“上面记载着白石城每月、每个季度、每年的不同政策。你们可以以此为蓝本,结合大唐实际情况来制定一些符合其他地方使用的政策来。”
李渊让人把报纸放到两人面前,语重心长的说道:“不管朝廷改不改革,但你俩要记住,朝廷一定要主动的去接受新事物,新想法。”
房玄龄跟杜如晦点了点头。
这一趟白石城之行,真的是不枉此行。
不仅看到了许多新奇的东西,而且听到新颖治理民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