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东南半岛之地,如今已经尽在士颂掌握之中。
加上士颂又支持和喜欢开放海洋,未来就算是东南半岛被朝廷所平,士颂也一定会开船离开,前往海外。
想到这里,邓羲摇了摇头,觉得这些都是很久远之后的事情了。
眼下,曹操交给自己的事,自己要怎么办,才能免于虞翻一样被冷落的下场,才是他邓羲最为关心和在意的事情。
怀着诸多心事,邓羲的船来到了赤壁的东吴水军大营。
“曹军使者,又来作甚?难道是有哪位义士,提着曹贼头颅前来?”迎接邓羲的不是周瑜,而是和周瑜关系密切的鲁肃。
也不知他如此嚣张的话语,是谁教给他说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先生说笑了,我乃大汉朝廷使者,曹公乃是大汉丞相,怎可轻易加害。”邓羲拱拱手,知道自己这次江东之行,只怕不会那么顺利。
但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岸。
毕竟,现在就是想要退回去,只怕也没有那么容易了。
“噢?既然是朝廷使者,我等自然不可怠慢,先生可随我一同入营。”鲁肃本就不认识邓羲,只当此人是曹操麾下的寻常谋士。
在入营路上,他和邓羲攀谈,才知道原来面前这人,和前番前来的虞翻一样,都是士颂故旧,在士颂大败之后投降曹操的。
鲁肃此时,才华不显,但是骨子里的傲气,也是有的。
在他看来,大丈夫处事,岂可朝秦暮楚,对于这样的叛徒小人,即便是鲁肃,也看不过去。
不过对于东吴之人而言,随着上次孙权背盟偷袭,现在鲁肃自己心里也明白,自家在别人眼中的名声,只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表面上,鲁肃和邓羲二人,依旧带着虚伪的假笑,让邓羲进入军帐之中,等待周瑜的召见。
“近日听闻,楚侯草船借箭,在大雾天力挫曹军。让曹丞相既失颜面,又失箭矢器械,也不知是真是假啊。”
鲁肃笑嘻嘻地询问着,一面还让人端上待客的茶具。
邓羲心里叫苦,对面这哪里是询问,摆明就是在挖苦他。
但想到自己的任务,邓羲只能眉头一皱,进而叹了口气,说道:“既然子敬兄询问,那我便直说吧,也省的子敬兄说我们朝廷没有诚意。”
“楚侯大雾天来袭,草船借箭,不论是丞相,还是朝廷诸人,都对此策赞不绝口。”
邓羲如此磊落之态,反而是让鲁肃有些意外。
他还以为对方会尽力掩饰朝廷一方的窘迫,但现在对方反而是开始帮士颂说话,这种情况,令鲁肃有些不解了。
“楚侯当时二三十条快船,船上扎有草人,还有青布为幔,箭矢射中之后,都留在船只之上,且箭头并未受到多少损耗,绝对是能再次利用的。”
“当时的情况,每条船上约莫五六千支箭矢。算下来,那一早上,楚侯便从朝廷处骗取了十五六万支箭矢了。”
邓羲说着喝了口茶,说道:“就连曹丞相,也对士颂此策赞不绝口。表示‘士颂若是吾儿,死而无憾’,对楚侯十分赞赏。”
鲁肃笑道:“当年曹公嫁女儿给士颂,还给士颂生下了其长子,也算是翁婿。曹公此心愿,也算是成了一半,哈哈。”
邓羲没有接这话,而是给了鲁肃一个眼神。
那意思是,当年士颂北伐,是带着老婆儿子一起去的,这样的翁婿,你自己品?
当然这些内涵的话,邓羲没有直接说出来。
两人在喝茶的瞬间,感觉到帐后有人,但东吴军营之中,能偷听鲁肃接见自己的人,邓羲想了想,立刻明白,后面那人,很可能便是周瑜了。
心思活泛的他,立刻想到了一个主意。
邓羲把自己面前的茶水一饮而尽,而后说道:“曹丞相说,古今统兵之人,常常自大,自以为自己乃孙武再生,韩信转世。只要统帅一支劲旅,便可纵横天下。却不知为将为帅,乃道也!”
“噢?愿闻其详。”鲁肃也被邓羲给唬住了,这些话,其实都是邓羲从前在南楚效力时,在武陵书院的百家酒楼中听闻的,后来也被曹操提及过。
“平庸之将,只看重兵力多寡,勇猛几何。此类将领,如袁绍,吕布之辈,比比皆是,不值一提。”